春风化雨育桃李
——记安宁区万里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惠珍
兰州市关工办
今年初夏,黑龙江佳木斯中学教师张莉丽危机关头,舍身救学生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中央电视台还开辟“寻找最美教师”专题。其实,“最美教师”在兰州市也不乏其人。在桃乡安宁,有“优秀园丁”之称的退休教师朱惠珍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朱惠珍原任万里小学校长,有30多年教龄,2008年退休后又挑起了万里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重担。她无论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担任学校领导,还是从事校外教育,都在潜心探讨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搭建各种平台、载体,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为目标,大力开展各种特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成长。
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朱惠珍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她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天使”和“魔鬼”,教育者职责就是要扬清激浊,扶正祛邪,使其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她所在的万里小学有个姓杜的学生,父母离异,母亲留下他远去,父亲又不务正业,奶奶又年迈体弱管不住他,不良习气太多。有一天,高一全班的几种课本突然不见了,这个“捣蛋鬼”也不见了。朱老师经过慎重分析,可能是有人偷着卖给废品收购站了,而这一出“恶作剧”可能是小杜演的,果然不出所料。于是,她顾不上吃午饭,一连跑了四个收购站,用自己的钱把课本又买了回来。随后,又把该生的家长和老师找到一起,共商探讨教育的方法。朱老师对该生可谓是苦口婆心,他身上脏了,朱老师给钱让他买票洗澡;有时吃不上饭,朱老师便带他去吃饭。精诚所至,浪子回头,在朱老师的耐心教育下,该生改掉了恶习,就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
品德高尚,倾注爱心,因势利导,走进心灵,是万里社区对朱惠珍同志的教育方法的评价。针对万里社区的特殊情况,朱惠珍同社区和学校领导一起探讨如何开展对“四生”(即特困生、父母离异生、后进生、留守生)的教育方法,认为要用特殊的方法教育特殊的学生,尤其是本辖区吃“低保”的、特困的家庭中的子女,社区和学校对他们更应该关爱有加。辖区有个小学生,父母吸毒,双双进了监狱,孩子和摆地摊的奶奶一起生活,纪律涣散,三天两头逃学,品行学习极差,朱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与班主任一起研究,对症下药,抓住该生的成长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进行扩充放大,因势利导,树立转变的信心。后来,该生进步很大,还给服刑的双亲写信,希望他们好好改造,重新作人当父母收到儿子的信后深受感动,愧疚自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万里举办禁毒展览时,朱老师又亲自带学生去看展览。从此,该生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后来考进了初中。家长出狱后,还专门找朱老师致谢。这个故事还被兰州电视台摄入禁毒专集。
近几年寒暑假,朱惠珍又四处奔波,请心理健康师给“四生”和家长讲心理健康课,既有老师的讲授辅导,又有学校、社区的协作配合,还有家长的经验介绍和学生的表态决心,效果颇佳。朱惠珍也由此深深地感触到,教育的真谛就是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珍惜他们的每一份情感,用真挚无私的爱拨动心灵的琴弦,在师生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让“四生”处于社区特色文化网络的感染之中,让他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勿入歧途,走上正道。朱惠珍在一次交流会谈中说:“人如一台电脑,孩子出生表明‘硬件’已经完备,而运行的‘软件’,则靠教育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编制和输入。”
在对未成年的教育中,朱惠珍坚持潜移默化,积少成多,扩大亮点,开办“储蓄文明银行”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帮助他们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种品质。此举引起了很大反响,团中央还派人前来考察指导,推广其经验做法。
说到朱惠珍对未成年的教育,不能不提到她创办的全省第一所少年军校,这所闻名遐迩的少年军校坚持以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各项军事教育活动,以军养德,以军促智,以军育人,成绩显著,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家长的广泛赞誉。5年间,朱惠珍先后带领少年军校学生两次赴京参加少年军校检阅式,受到中央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捧回三个大奖杯,她本人也荣获“全国少年军校优秀校长”、“航天工业部双文明先进个人”、“甘肃省星火奖”、市区两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