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天水 >> 正文
[调查研究] 大社区推动大党建 大党建带动大关工
来源:天水市关工委   作者: 天水市关工委    发布时间: 2014/02/13    阅读次数:177

大社区推动大党建 大党建带动大关工

——清水县社村联建关工委工作实践与探索

天水市关工办

    编者按 天水市清水县在全省开展的“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中,针对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存在的“五老”人员缺乏、服务对象少、工作资源不平衡、活动难开展的问题,积极借鉴村社联建的成功经验,按照“建设大社区,推动大党建,带动大关工,服务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单位人数少、办公地点相对集中、工作性质接近的单位中建立联合关工委,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使社区、城郊农村关工委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地发挥。近期,省关工委和天水市关工委联合对该县这一做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全文刊发,以资借鉴。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秦文化的发祥地和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11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总人口32.19万人。近年来,清水县紧扣“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部署,按照“建设大社区,推动大党建,带动大关工,服务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关工组织模式设置、队伍建设、运行机制、活动载体四个创新,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大关工工作新路子。

    一、搭建平台,创新模式,大党建带动大关工

    1.搭建平台,依托党建抓关工。2010年,县委、县政府根据城乡结合部社区和村工作相近的实际,打破行业、部门的限制,对组织机构较小、管辖地域相邻的社区和城郊村的党支部开展了联建试点工作,成立了全县第一个西关社村联建党总支,同时按照党员居住区域重新设立了党支部,住宅小区、居民小组分别建立了党小组,延伸了党建工作网络,形成了永清镇党委领导,联建党总支协调,社、村党组织为主体,辖区内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机制。联建党总支的做法取得了成功,随后在全县进行了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党建带关工”的原则,合并了西关社、村关工小组,依托西关联建党总支成立了西关联建关工委。2011年,我们开始着手并完成了其余城区3个社区和3个相邻村的关工委联建工作。两年多来,随着关工委联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一向难抓难管难治的城郊管理有了明显好转,涌现出许多关爱帮扶、乐善好施、无私奉献的“五老”,对加强和创新城郊社会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2.整合资源,多管齐下抓关工。按照“以社带村,社村联建”的大关工理念,我们坚持“三统筹四联动”(统筹调度各种资源,统筹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统筹开展便民服务,促进活动联办、党员联管、治安联防、服务联抓)的思路,集中政策和资源向村社倾斜,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发展模式。2011年,县文体局整合“农家书屋”项目,为全县4个联建关工委充实了阅览室,配备了文体娱乐设施;县人社局专门为城郊村青年增设了公益性工作岗位40多个,免费为他们举办技能培训班7期160多人;县民政局把联建村和社区纳入城市救助范畴,扩大了救助覆盖面。这些举措,不仅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把社区和城郊村的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发展一盘棋,有效解决了城郊农村和社区关工小组管理交叉、职能重叠、监管错位、相互推诿等问题,初步实现了党委协调管理下的大关工模式。

    3.创新思路,放宽视野抓关工。2012年,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针对一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关心下一代方面存在的“五老”人员缺乏、服务对象少、工作资源不平衡、活动难开展的问题,积极借鉴村社联建的成功经验,在单位人数少、办公地点相对集中、工作性质接近的单位中率先进行了联建党总支工作,同时建立联合关工委。联合关工委均由联合党总支书记任主任,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担任副主任,老干部、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关工委委员,跨领域组织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社企、村企、村校”联建工作,大元泵业、鑫烨化工等驻区企业和所在的新城乡新城村、红堡镇曹冯村,县建材行业协会与永清镇温沟村等分别联建了关工组织。全县共建立联合关工组织8个,下辖城郊村4个,社区4个,机关单位34个,学校6个,企业11个,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党群共建的大关工新格局,关工组织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工作有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活动实效。

    二、建好队伍,精心组织,“五老”带动“五专”

    1.多措并举,建好“五老”队伍。针对社区“五老”居住较多,城郊农村“五老”相对较少的实际,我们结合社会管理工作,对社区和城郊农村“五老”进行了全面摸底,按居住片区建立了“五老”表册,并邀请他们参与关工组织。在“五老”力量分配上,我们把社区力量重点倾向城郊农村,以城带乡整体推进。总体来看,每个小区、楼宇、村组都有5—8名“五老”划片分区负责,农村每个特殊困难弱势青少年都有1—2名“五老”关爱帮扶,每个节假日都举办“五老”关爱帮扶活动,使“五老”资源在社区和农村之间得到合理配置,有效弥补了农村“五老”力量紧缺的“短板”,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起到了补充作用。

    2.凝聚力量,用活“五专”人才。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我们充分发挥辖区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政法机构多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组织特长教师、在岗医生、乡土人才、经营管理人员、政法干警等“五专”优秀人才,参与联建关工委工作,充实关工委工作队伍。全县8个联合关工委共吸收“五专”人才200余人,分别成立了以“五老”和“五专”人才相结合的法制教育宣讲团、革命传统报告团、校外学习辅导站、养殖培训班等10多个志愿服务队,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搞好服务,激发“五老”热情。为进一步调动“五老”参与关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把“五老”纳入老干部服务范畴,思想上优先关怀,生活上优先照顾,服务上优先助力,努力为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创造条件。县委老干局每年为参与关工组织的“五老”免费进行一次体检;县五中、西关小学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爱心助空巢”行动,上门义务为“五老”打扫卫生、清洗衣服、谈话聊天;社区专门设立了老年人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免费向“五老”和周边农村老人开放;以社区为主组建了健身团、合唱团,义务提供健身娱乐场所和设备,不断丰富“五老”晚年生活,让他们在感恩社会中回报社会,形成了“五老”自愿、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关心关爱青少年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载体,强化活动,新变化开创新局面

    1.大力开办假日学校和家长学校。以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为依托,我们在全县4个联合关工委中创办了“假日学校”和“家长学校”,范围扩大到城郊所有农村,使城郊农村的孩子能够就近参与活动,接受平等教育。在创办“假日学校”过程中,我们争取并实施“流动儿童之家”、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等项目,配备了电视、电脑、VCD、电子钢琴等电教设备,聘请退休老教师和“五专”人才为辅导员,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担任爱心妈妈,在寒、暑假及周末开展舞蹈、音乐、阅读、乒乓球等辅导活动。这项活动目前已成为众多孩子学习培训的乐园。创办的“家长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优秀家长、政法干警开展教学活动,使城郊农村家长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不断使城郊农民城市化,城乡居民一体化。

    2.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和创业教育。针对城郊农村社会治安比较乱、占道为市、私搭乱建、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失业青年较多等实际问题,我们把城郊农村的青少年教育纳入社区统一管理,使农村青年消除了心理隔阂,日常行为趋于文明,许多城郊青年呈现谋业创业的新气象。近两年来,联合关工委在社区和城郊农村中统一组织开展法制常识宣讲报告、职业技能培训、争当优秀青年等活动,累计举办法制报告会、法制座谈会16场次,1.2万名青少年接受了教育;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20多场次;辖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87个,安置城郊无业青年424名,农村富余劳动力640名,刑释解教人员23名,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积极开展关爱扶助弱势群体活动。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城郊农村包围着城市,留守儿童大多集中在城郊。为此,我们积极鼓励社区“五老”走进城郊,为特殊弱势困难青少年献爱心、送温暖。在城郊4个联合关工委中,我们以农村为重点开办了“留守儿童之家”,并采取“1+2”、“1+X”等结对帮扶方式,社区“五老”与农村128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残儿童、问题少年等特殊群体建立了帮扶对子,定期上门进行学业辅导、心理帮教,极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260多名社区“五老”累计帮扶城郊孤残贫困儿童85名,挽救失足青年43名,劝返失学儿童28名,捐款捐物6.8万元,救助困难家庭54户,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城郊特困青少年的实际困难。同时,关工委还专门在社区免费为城郊青少年提供“假日课堂”、阅览室、活动室等场所;组织社区青少年走进城郊农家,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干农家活,体验生活,感悟真知,为城市和农村青少年的互学互助提供了良好平台。

    四、加强领导,凝聚力量,新机制推动新发展

    1.全面加强基层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推动社村联合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我们实行联合党总支书记“一把手”负总责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人员管理、任务落实、考核评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全县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范围,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组织领导。社村联合关工委工作由“五老”参与,社区主任和村主任具体落实,街道办事处年年终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西关联合关工委还实行了社区主任和村主任交叉监督的管理机制,有效保障关工委各项工作有人监督有人管。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干部和“村官”考核中没有完成关工任务的不予评选优秀,使基层干部在关工任务落实上增加了担子,靠实了责任,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不断加大对基层组织的扶持力度。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县委、县政府大力加强联建工作的扶持力度,惠民政策向联合支部倾斜,惠民举措率先在联合支部实施,为联合党总支、关工委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2012年,县委、县政府针对联合关工委缺乏活动经费和场所的问题,建立了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城郊农村经费筹措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合关工委成员单位的经费标准,机关单位每年均在2000元以上,学校、社区、城郊村均在1000元以上,凡是联合关工委的活动都要优先安排,无偿提供场所,主动配合搞好服务,从而保证关工委“五老”活动有场所、有经费。

  3.充分挖掘和发挥“五老”优势。我们坚持把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八大员”工作制度(民情信息员、治安维护员、矛盾调解员、校外辅导员、技术传授员、义务保健员、法制宣传员、卫生监管员),邀请“五老”积极参与民情流水线工程、社会网格化管理等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我县在城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低保评定、住房补贴等工作中,充分利用“五老”情况熟、威望高的优势,动员说服20户“钉子户”实现了和谐拆迁,教育引导20多名群众正确理解低保政策,消除了居民(村民)与工作人员之间的隔阂。

  4.切实做好社会力量的协作配合。为保证联合关工委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对机关、单位、学校和县属企业参与关工委工作专门制定了规章制度,辖区每个单位每年参与或举办关教活动不得少于4次,对联合关工委开展的活动全面支持配合,对活动不达标、不配合、不支持的单位在基层党建考核中不评先进。这些制度的建立,为联建关工委开展关教活动提供了强大合力。如机关单位为关工委活动提供人才技术保障;企业为关工委活动提供赞助;学校邀请“五老”开展老少共建、共学、共进活动等等,将分散的、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开创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工作实践与探索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一是健全“一把手”负责的组织机构是推动联建关工委工作的前提。实行“一把手”负责有利于统筹调配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社村联建关工委工作中,都是联合党委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并把关工工作纳入组织考核,有效保证关工委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整合资源是推进联建关工委工作的有效途径。“村企、村社、村校”联建模式都是基于社区和村、企业相对较小,开展关教活动从人员、场所、经费等方面都有难度。整合资源建立联建关工委,实现了资源、工作、力量的统筹,有效解决了关工组织无力办、难协调、有隔阂的问题和学校、社区、农村、机关单位、企业各行其事“五张皮”的矛盾。

  三是壮大“五老”队伍是推动联建关工委工作的关键所在。“五老”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骨干力量,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关工委的各项工作都要靠“五老”去谋划、去组织、去完成,建立什么样的“五老”队伍,将决定什么样的工作水平。

  四是始终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联建关工委工作的本质要求。关工委工作的本质就是要想青少年所需,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青少年,特别要围绕农村的“网瘾少年”、留守儿童、失学儿童、失足青年、贫困学生、孤残儿童、城乡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和青年农民,让他们接受平等教育、公平享受机会。

  五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联建关工委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保障。在实践中,我们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深入发展,但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制度,构建工作长效机制,让联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用制度管人理事。

 

责任编辑 黄军省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