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成为我们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指南。
作为现代化的迟到者、后来者,近代中国饱受那些现代化的先发者的欺凌,陷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苦难境地。为了摆脱这种苦难境地,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接续不断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付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大、进行的变革不可谓不坚决,但是都先后归于失败了。
怎样才能真正救国救民、强国富民,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在现代化进程上持续进发的国家?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探索新的道路来改变命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真正踏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这条道路,即便从当时看来,也显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明显不同于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苏联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相比,也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构建既顺应历史的必然性,又体现了主体的能动选择性,从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历史必然性之后作出的坚定选择。
经过长期努力,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飞跃,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创造出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萌发于革命年代、塑形于建设和改革年代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跃然而出,以“风景这边独好”的靓丽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强调,“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经过长期努力奋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也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积蓄了强大势能,为我国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图:邢婷婷 李芸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所以定型铸魂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激发党和国家事业新的生机、广大人民群众新的活力,指引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奋斗,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等等。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的现代化道路,是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选择。
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多样性,不止一条。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有多种模式:
第一,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模式。该模式在经济上采取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三权分立、政党轮替、司法独立等政治和司法制度。西方主流社会和理论错误地认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有且仅有此一条道路。
第二,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现代化模式。该模式经济上采取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尽管该模式实现了工业化进程,但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该模式宣告失败。
第三,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现代化模式。该模式将强政府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东亚道路。
第四,中国现代化模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模式、现代化道路,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建设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正确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助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图为2021年8月24日,荣成市北部海湾附近,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发电。 李信君摄
强调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或者现代化的中国式,永不过时。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大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在根本方向和根本问题上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坚持改革开放,抵制走“封闭僵化的老路”。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如果不走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其他任何一条路,都只有死路一条。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抵制回到改革开放前的“老路”上。历史证明,“封闭僵化的老路”不会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更不会引领中国实现强国建设目标。我国40多年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动力之源。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注入不竭的动力。
另一方面,现代化强国建设要避免照搬照抄、全盘西化,抵制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苏东剧变的前车之鉴表明,放弃社会主义原则,走资本主义邪路,会让人民付出惨重的代价。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冷战结束后,不少发展中国家被迫采纳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结果党争纷起、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至今都难以稳定下来。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由众多的强国子系统目标构成,具有很高的标准、境界与要求。它是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集合体;又是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数字中国、创新型国家、学习大国、负责任大国、和平大国、智慧社会等的集合体;还是实现了统一的国家,因为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
还要看到,我国现代化过程与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现代化进程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国现代化进程时空高度压缩,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既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又要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历史继承的前提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人类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的条件下,现代化进程的叠加性蕴含着更多的风险性和脆弱性。这就要求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领导,把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整合起来,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强国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党中央相关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建设,健全党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现代化强国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中华大地上建设富饶美丽的家园,创造多姿多彩的文化,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要幸福就要奋斗。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
他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都应该受到尊重。中国共产党愿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共同丰富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更好为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谋幸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这五个鲜明特征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使得当前和今后我们所要坚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特质上更加鲜明、在方向上更加清晰、在优势上更加凸显、在自信上明显增强,任何其他的诱惑与蛊惑都难以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也正是从这五个鲜明特征出发,基于中国现代化实际,放眼全世界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
高铁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体现。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图为2022年1月10日,北京冬奥列车在京张高铁居庸关长城附近运行。 罗春晓摄
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上向世人充分表明,虽然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但是,现代化不能够也不应该强求一律。由于国情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同时,人类现代化的实践也表明,一些后发国家盲目照抄照搬所谓的现代化的标准模式,最终陷入了各种各样的陷阱而难以自拔。中等收入陷阱、依附性陷阱等现象严重地出现于许多跟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国家之中,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教训十分深刻。
同样也要认识到,即便是在创造了所谓现代化模式的西方国家,其现代化也不能说是现代化的标准答案。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生态恶化、对外扩张掠夺等种种弊病,本质上都需要进行深刻检讨与理论反思。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上证明了:人类的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化一条路,而西方现代化道路也并非人类现代化的合理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战略安排,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引领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
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成就深刻惠及中国人民。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大力度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迈进。
同时,不容置疑的是,新时代中国成就也深刻惠及世界。我们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由此可以看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得新时代的中国在不断发展强大,使得新时代的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同时也向全世界贡献了正能量和稳定性的力量。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历史根据又有现实根据,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支撑,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郝永平、张园园,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