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调查研究 >> 正文
求真务实 探索创新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共清水县委员会    作者: 中共清水…    发布时间: 2014/02/17    阅读次数:9881

求真务实  探索创新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清水县委员会

(2013年12月10日)

  清水县位于甘肃东南,天水东北,是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秦文化发祥地、西汉名将赵充国的家乡。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1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19万人。全县青少年约12万人,未成年人8.9万人,在校中小学生6.03万人。我县关工委成立于1991年10月,现有乡镇和县直单位关工委46个,村级关工小组和中小学关工小组422个。县、乡、村三级关工组织人员3200多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年人达1.42万人。

  我们在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一)党政重视做保障,坚持“一把手”负责机制。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事关富民兴县的战略任务,20多年来县关工委主任一直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任副主任,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坚持做到了“四个纳入”,即: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除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系会议研究安排工作外,县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听取1~2次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安排关工委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纳入各责任单位“一把手”目标责任考核范畴,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增强了关工工作的影响力、扩大了覆盖面。

  (二)夯实组织强基础,探索推行三种模式。一是构建大党建带动大关工模式。坚持“党建带关工、关工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到“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组织”,促进了党建与关工工作的深度融合。积极借鉴村社党组织联建、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创新关工、妇女、共青团等群团机构设置模式,在联合党委之下建立关工委员会,由联合党委书记任主任,副书记、辖区居住的离退休老领导为副主任,党委委员、老干部、辖区民警担任关工委委员,内设宣传教育、法制教育、校外辅导、青少年帮教、科普教育等5个小组,负责指导辖区单位、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党群共建的大关工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创新了党建带关工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而且实现了资源、工作、力量的统筹,有效解决了部分辖区单位关工组织有名无实、活动开展难等问题和机关单位、社区、村之间各行其事的突出矛盾。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推行“村企、村协、村校、校企”等联建工作,大关工模式逐步成为我县关工工作的一大亮点。二是建立“五老”携“五专”工作队伍模式。坚持把“五老”作为骨干力量,注重发挥他们在政治、经验、威望等方面“五大优势”的同时,积极发动“特长教师、在岗医生、乡土人才、经营管理人员、政法干警”为主的“五专”人才参与关工工作,建立了一支以“五老队伍为骨干,在职干部为主体,五专人员为补充”的联合队伍,为关工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增添了新的生机活力。目前,全县参与关工工作的“五老”2180人,“五专”3499人。三是运行一套机制联动模式。围绕“一切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这一目标,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建立人员管理、任务落实、考核评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协调左右、联系上下、统筹内部的协调机制;建立关爱青少年成长、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机制;建立经费筹措、人员保障、活动场所保障公用的保障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促进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互动和作用的发挥。社区发挥管理服务体系健全、服务设施完善的服务优势,农村发挥地缘优势和血缘优势,提供服务保障;辖区单位发挥部门和人才和资源优势,提供人才保障;企业发挥财力优势,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四方联动,将分散的、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全力保障和服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载体搭平台,着力打造“123”工作品牌。一是创建一批思想教育基地。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阵地的作用,引导青少年加强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先后创建清水县艰苦创业暨清水精神教育基地、抗日救亡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想教育基地10余处。二是创办两所学校。创办“假日学校”,争取并实施“流动儿童之家”、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等项目,配备电教器材等各类设备,聘请学校教师为辅导老师,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担任爱心妈妈,在寒、暑假及周末开展文教体育辅导活动。创办“家长学校”,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政法干警进社区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家长讲授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新理念,努力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三是搞好三项活动。始终以青少年所需为中心,积极搞好宣传教育、关爱扶助、社会实践三项活动。宣教活动推促全面育人,共举办报告会、法制座谈会11场次,3万名青少年接受了教育。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多场次620多人,辖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87个,安排社区无业青年424名,农村富余劳动力640名,刑释解教人员23名。关爱活动扶助弱势群体,采取“1+2”“1+X”等结对帮扶方式,与留守儿童、孤残儿童、问题少年等特殊群体建立帮扶对子,定期上门进行学业辅导、心理帮教,共建立帮扶对子128对,帮扶孤残贫困儿童85名,挽救失足青年43名,劝返失学儿童28名,捐款捐物6.8万元,救助困难家庭54户。特别是今年“6·19”暴洪地质灾害发生后,积极组织动员“五老”和各界爱心人士开展“灾区儿童特别关爱行动”,共募集救助资金11.8万元,对口帮扶148名灾区青少年。实践活动磨炼优良品质。组织开展“永不言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我的中国梦”等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和诗文诵读大赛活动,广泛动员城区青少年开展打扫卫生、清理河道等环卫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建设幸福美好新清水。

(本文系全省“创学”活动总结会发言材料之一)

责任编辑 乡村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