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调查研究 >> 正文
“五老”工作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平凉市关工委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4/12/11    阅读次数:111


 

“五老”工作室是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载体创新,是凝聚“五老”资源优势力量的重要平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建好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五老”工作室等教育阵地,提高利用率和青少年参与度”。为全面了解掌握全市“五老”工作室建设情况,全面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找准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平凉市关工委组织开展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专题调研,对全市“五老”工作室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启示、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思考,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五老”工作室24个,其中:市直1个,崆峒区5个,华亭市3个,泾川县5个,灵台县4个,崇信县4个,庄浪县2个;心理辅导类5个,文化传承类5个,法律援助类1个,爱心帮扶类5个,矛盾调解类8个;2023年新建11个,2024年新建4个。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平凉市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建强工作阵地,强化活动牵引,完善基础保障,统筹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凝聚“五老”发挥余热的银发力量,为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多方联动搭平台,扩大阵地覆盖。坚持把“五老”工作室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阵地和“五老”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作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部门单位、街道社区、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踊跃助力,关工组织充分挖掘“五老”优势特长,着眼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青少年所需所盼,鼓励“五老”通过自办、领办、联办等方式组建工作室,全市“五老”工作室达到24个,其中2023年以来新建15个。

二是突出特色塑品牌,加强分类指导。注重整合资源,突出“五老”优势,强化分类指导,使每个工作室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市图书馆、崆峒区、崇信县充分发挥崇信县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高禄璋及其团队作用,组建市图书馆、崆峒区广城路社区、崇信县鱼堡子社区3家心理工作室,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泾川县邀请今年已85岁高龄的“陇原巧手”、泾川县“优秀共产党员”张淑秀领办手工艺作品工作室,为社区下岗女工和女青年传授仿真花、布艺刺绣制作工艺,助力青年就业创业;庄浪县邀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晓丽在社区建立“张晓丽”调解室,巧用“六心工作法”调解社区居民矛盾纠纷。这些“五老”工作室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三是丰富形式创载体,强化活动牵引。在依托“五老”工作室做好日常关心关爱工作的同时,加强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街道社区、部门单位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工作联动,积极策划举办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不断扩大工作室的工作覆盖和社会影响。崇信县鱼堡子社区依托“赵全保公益课堂”和社区“亲子读书会”,开展“悦享书香 阅见美好”“守护‘睛’彩世界 点亮‘光’明未来”等特色活动16场次;泾川县北街社区推动“五老”爱心联盟与辖区内老年大学、中小学校、幼儿园结对共建,常态化开展“悦”读促成长、德育实践课堂等活动,联合县域内企业、“两新”组织开展“一对一”爱心援助等活动,帮助“一老一小”实现微心愿。

四是互联互动聚合力,推进共建共享。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部门单位、街道社区、爱心团体支持帮助,积极推动阵地联建、活动联办、资源共享,为“五老”工作室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市关工委多次联系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单位,为“高禄璋心理工作室”落实心理沙盘等设备;华亭市司法局为“任书民个人调解工作室”落实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工作人员,配备24小时自主便民法律服务一体机;华亭市、灵台县为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五老”发放工作补助,有效调动了广大“五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平凉市在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但对标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部署要求,对照广大青少年所需所盼,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工作室覆盖面还不够广。全市目前仅有24个“五老”工作室,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但整体覆盖面还不够广,个别县甚至没有破零。二是城乡分布不够均衡。全市已经建成的24个工作室中,仅有1个地处农村地区,农村“五老”工作室建设难、运行难的问题亟待破解。三是建设经费难以保障。目前,各级财政普遍比较紧张,一些基层关工组织往往连工作经费都难以完全保障,在建设“五老”工作室方面存在“有心无力”的情况。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观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思维和长远谋划,在工作场所、经费、人员投入力度不大,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困难不够经常,措施不够有效。二是农村地区“五老”人员缺乏,学生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五老”退休或往往随子女在县城或外地居住,一些学龄儿童也随父母到外地上学,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的双重减少,让一些农村地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现实意义有所减弱。三是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委办、省政府办《实施意见》对“五老”工作室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在经费来源、建设主体等方面缺乏相应配套文件予以明确,导致一些基层关工组织束手束脚,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

四、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思想共识。“五老”工作室建设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进一步靠实各级关工组织和关工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传导责任压力,推动建设工作落实落地。加强基层关工组织和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的联动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为“五老”工作室建设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共同研究解决建设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壮大工作队伍。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五老”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出的典型经验,加大对先进“五老”的宣传表彰力度,通过典型带动,积极动员广大“五老”踊跃参与“五老”工作室建设,鼓励他们发挥个人优势特长,积极领办“五老”工作室,不断扩大“五老”工作室覆盖范围,壮大“五老”力量,推动工作覆盖更加广泛、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全面总结在“五老”工作室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以制度机制形式固化下来,并在适当范围内进行推广。积极探索在农村地区建设“五老”工作室的方式途径,推动地域相邻的乡镇(街道)或村(社区)和职能相近的单位(部门)共建联建“五老”工作室,实现阵地联建、活动联办、成果共享,切实破解因“五老”人员缺少、基础保障不足等因素导致的“建设难”问题。同时,建议上级关工组织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创建措施、基础保障等内容,为各级关工委建设“五老”工作室提供指导。

四是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工作实效。在充分发挥现有“五老”工作室功能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完善运行制度、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实效,努力让更多青少年接受到更加优质的关爱和服务。持续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与关工委其他工作互促互融,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主动邀请工作室“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主题宣传、特殊困难青少年关爱帮扶、青年就业创业指导、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工作,积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治理,不断推动“五老”工作室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青少年。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