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吴萍在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来源:省关工办   作者: 吴 萍    发布时间: 2017/01/17    阅读次数:9817

主动服务大局   深化关爱帮扶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在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20161221日)

 

近年来,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理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关爱帮扶,加强舆论宣传,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党政高度重视,创新体制机制,创学活动固根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201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达66次,多次参加省关工委的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经常过问省关工委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省党代会将关心下一代工作写入工作报告,省委办公厅每年对省关工委工作要点进行转发,为我省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为开好这次会议,林铎省长指示要全力做好会议筹备等相关工作。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两办先后出台三个文件,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班子建设上,县级以上关工委建立了由组织部长兼任主任,离退休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宣传、财政、教育、工青妇等相关部门领导兼任副主任或委员的三结合领导班子。在人员编制上,不断完善各级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办公条件等方面基本到位,实现了有机构办事、有人干事、有条件办事的目标。在经费保障上,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许多地方还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逐年增加。在制度建设上,各级关工委结合实际建立了五老十大员等工作、学习、考核制度,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基层建设上,按照中国关工委三年基层工作年的总体部署,结合省情开展了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在社区,开展两校一活动”“两校一活动:建立家长学校、假日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系列活动。,推广了敦煌做法;在学校,开展双学双争”“双学双争:学习建国前百名英雄事迹、学习建国后百名感动中国人物,争创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班级、争当小公民道德之星。形成了白银亮点;在农村,开展讲学创奔”“讲学创奔:讲政治、学科技、创事业、奔小康。总结了清水经验;在企业,实施育青工程,探索了庆阳模式,涌现出了一批五老典型、基层典型和工作品牌,天水市关工委主任李世荣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提名奖。全省建立关工组织近4万个,五老队伍达17万人,各种团组1.89万个,工作呈现出四轮驱动、四位一体的良好局面。

二是聚焦热点难点,立足工作实际,理论引领树标杆。坚持把理论研究作为提升关工委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性工程,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去思考,结合青少年成长需求来研究,成为推动工作发展的驱动和标杆。围绕中心大局,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近年来,李虎林主任结合不同时期党政中心工作,先后撰写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精准扶贫等方面的理论研讨文章,率先垂范,推动理论创新;各地各级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广大五老和关工委干部走进基层、走近青少年了解实情、倾听呼声、掌握诉求,形成了一批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较强指导性的理论成果,省关工委组织评选,将380多篇不同类型的理论文章集结编印了《理论研讨文集》《优秀调研报告文集》《实践经验汇编》等11本专辑,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青少年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紧扣工作实际,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省关工委每年举办研讨班、培训班,充实五老和关工委干部知识储备,提高理论素养。各地也分层级举办专题辅导和培训。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青少年成长发展需求、有利于五老发挥优势和正能量的一系列工作思路和举措,涌现出了一批典型经验和做法,省关工委先后召开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网吧义务监督工作现场会,服务精准扶贫、民族地区工作座谈会,聚焦青少年成长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很好地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三是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立德树人接地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结合中国关工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总体部署,贴近基层、贴近青少年,一年一个主题,不断深化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多方整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主动协调发挥省关工委各成员单位的积极作用,认真履行省关工委作为省文明委、省政府妇儿工委、省综治委预青小组、省少工委、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等成员单位的应尽职责,不断推进关工委工作与老干部工作的深度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五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中,动员广大五老进机关、进村镇、进社区、进企业,开展讲传统、讲作风的四进双讲活动;青春志·中国梦微电影原创大赛、国学经典诵读大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中职学生文明风采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主题教育等活动影响广泛。立足省情实际,突出甘肃特色。甘肃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到达部队人数最多、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地,也是八路军东进抗日的出发地。我们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元素和教育资源遍布全省这一优势,先后建成3个国家级、20个省级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联合挂牌全省第一所雷锋学校,联合创建320多处活动阵地。结合纪念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展以学党史国史、知国情省情为主要内容的两史两情主题教育活动,并在杂志和网站开辟知识问答专栏,广大五老、关工干部和大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不断拓展和创新双学双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围绕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连续三年开展优秀小公民、环保小卫士选树表彰。

四是着眼甘肃省情,投身精准扶贫,关爱帮扶见实效。把融入精准扶贫作为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重要切入,坚持关爱帮扶向农村聚焦,工作力量向农村汇集,工作资源向农村倾斜。聚焦服从服务,投身双联行动。全省各级关工委、关工干部带动广大五老共同投身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尽心竭力为贫困地区群众做好事,为农村青少年谋福祉。省关工委为双联村修建爱心书屋、捐赠衣物和文体器材、修建塑胶操场,协调争取安利甘肃分公司和《中国火炬》杂志社支持,赞助村小学成立春苗足球队、资助11名家庭特困学生完成小学至高中学业。在中国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以全省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为重点,联合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等单位实施了春苗营养计划朝阳卫生室项目,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朝阳卫生室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为此,顾主任批示:甘肃的做法很好,望关注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开心农场项目落地陇南市成县。聚焦扶贫扶智,推进双千工程。连续四年实施以关爱帮扶1000名特困少年儿童、培训1000名农村贫困青年为主要内容的双千工程,纳入省人社厅全省示范培训项目计划,救助贫困家庭青少年1.6万余人,培训青年农民2.1万余人;北方汽修实用技术圆梦计划帮助50名学员实现就业;在顾主任的关心协调下,书香行动为我省贫困农村学校捐赠200万元图书;发挥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作用,在全省捐建108爱心书屋,编辑出版并向贫困地区中小学赠阅3000套《少年儿童成长教育读本》,捐资30余万元为兰州市福利院孤残儿童制作爱心童床和书桌,通过募集和自筹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捐赠1.87万套新棉衣。聚焦特殊群体,实施关爱行动。开展孤残青少年特别关爱行动,全省关工系统干部和五老捐款228万元,资助1446名孤残少年儿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关爱启蒙者流动课堂走进甘肃活动,培训500名留守儿童集中的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联合省教育厅实施大中专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帮扶行动,开展8项主题实践活动,受益儿童2.5万余人次。近年来,省关工委累计争取和投入各类项目资金5300余万元,全省关工系统筹措资金1.56亿元,关爱留守儿童61.29万人次,扶助贫困学生40.07万人次,受益青少年达到160多万人次。

五是拓宽宣传领域,强化舆论造势,关工工作入人心。把加大宣传作为展示关工工作、提升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不断探索创新宣传内容、方式、载体、机制,扩大宣传效果。建强领导机构,健全宣传网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的意见》,成立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组长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面向领导宣传、面向青少年宣传、面向社会各界宣传,构建起了一刊、两报、一网站的“121”宣传平台,截至目前,《甘肃关心下一代》杂志已出版32期,拍摄制作了《关爱之路》等3部专题片,在甘肃卫视及市州电视台进行了集中播放,甘肃关工网点击率和受关注度逐年稳步提升。创新宣传手段,提升社会影响。紧跟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当代青少年的新特点,不断拓宽宣传领域、更新宣传手段,市级关工委普遍建立起了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工作简报,县级关工委也开始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宣传工作主动融入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逐步向青少年更易于接受、受众面更广的QQ、博客、微信等新媒体拓展,各级关工委干部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社会影响日益广泛,关心下一代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2011年以来,顾主任先后8次来甘肃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称赞甘肃关工委工作有热情、有创造、有建树、有特色,得到党政领导关心和支持、社会赞扬、家庭感谢。这次会议在我省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省市州关工委的同志全程参加会议。23号,我们将立即召开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按照顾主任讲话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和单位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优势、补齐不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动甘肃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新的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   张宏杰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