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酒泉市“四强两抓” 推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06/24    阅读次数:183


 

 

社区是“五老”和青少年的居住地,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资源优势。近年来,酒泉社区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市《实施意见》,坚持“党建带关建”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探索机制,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常态化抓好工作开展,全力支持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强组织夯基础提升推动力自市、县关工委成立以来,我市就提出学校、社区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并作为重点来抓,全市58个社区多年来保持关工组织健全,主任全部由社区党委(支部)书记兼任,常务副主任由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担任,除社区在职领导担任副主任外,各社区均配备了1-2名“五老”副主任,保证了班子结构合理、工作推动有力。特别是今年3月,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后,各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正红同志“不支持关心下一代事业就是不讲政治,不重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是不称职”的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关工委工作的支持力度,普遍对关工委班子作出调整,尽其所能为“五老”开展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敦煌市结合社区归沙州镇管理的实际,全面落实镇、社区两级党委书记“双挂帅”担任关工委主任,乡镇“五老”骨干同时兼任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领导架构,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瓜州县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构建“三维联动”组织体系,搭建“社区党总支—关工委—网格小组”三级工作架构,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向网格延伸、向楼栋扎根。玉门市将关工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定期向社区关工委拨付工作经费,为做好关工委工作提供坚强财力保障。同时,全市社区将“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每年由各县(市、区)关工委统一组织进行考核、验收。目前,我市社区“五好”关工委创建率达到100%。

强队伍树典型提升带动力在全面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的同时,各社区关工委通过组织发动动员一批、典型带动引导一批、“五老”带动请出一批、表扬促动凝聚一批的“四动四一批”工作方式,不断发展壮大“五老”队伍。目前,全市已有2320名老同志投身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按照“就近就便、发挥特长”的原则,分领域组建思政教育、关爱服务、法治宣讲等多支“五老”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培养教育青少年汇集了不竭动力。广大社区“五老”心系下一代,千方百计为青少年办实事好事,关心、关爱、扶助青少年成长,涌现出了一大批不顾年高、不求名利、不辞辛劳、无私奉献满腔热情投身社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典型代表肃州区东文化街社区“五老”李金香,带领老妈妈拥军爱心服务队,采取“做一顿暖心饭、织一件爱心毛衣、开展一场慰问演出”的方式,给予部队青年官兵温暖与关怀。金塔县西南街社区“五老”志愿服务团成员王世文扎根社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雄英模故事融入文艺创作,开展文艺演出活动76场次,让爱国与文明的种子深深扎根青少年心中。敦煌市沙州镇桥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全国“最美五老”李磊退休不褪色,一心扑在青少年教育上,开展宣讲活动56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社区、走进青少年。阿克塞县民主社区全省“最美五老”崔广茂,带头组建“银发护学队”,数十年如一日在校门口指挥交通,呵护孩子生命安全。这些点点滴滴的行动,充分彰显了广大“五老”关心关爱下一代的大爱善举,引领带动了一大批新退休老同志投身关心下一代的伟大事业。

强机制促发展,提升协同力。各社区关工委认真落实市关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的《通知》,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对全年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建立健全学习会议、事迹宣传、活动开展等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确保工作有规可循。积极探索“关工+”联动机制,加强与辖区学校、社会组织、企业、群团组织的沟通联系,实现了资源共享、阵地同用、活动联办、工作共进,推动构建了大关工工作格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构建老少互助双向服务机制,将关工委工作融入社区建设、服务、教育的各个方面,推动活动经常化、参与全员化。敦煌市梨园社区关工委建立“五老”关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五老”进行表扬奖励,在重要节日对家庭困难的“五老”进行慰问,有力提升了老同志的荣誉感。阿克塞县红柳湾镇团结社区关工委利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平台,激励“五老”志愿者加入关爱行动,按照参与次数和时长,为表现优秀者兑换相应奖励分值的物品,进一步调动了志愿服务团“五老”的工作积极性。肃州区仓后街社区、西文化街社区关工委与辖区北关小学、西大街小学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实现了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强阵地搭平台提升引导力各社区关工委努力拓宽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阵地,对社区办公场所进行优化布局,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升级建成集“爱心书屋”、红色传承室、书画室、文体活动室、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为青少年架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教育桥梁”。与周边图书馆、科技馆、党史馆、博物馆等协作,通过开展研学展览、送展进社区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深入挖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现有资源,采取“自建”“助建”和“共建”等方式,全市建成社区“五老”工作站(室)20多个,为“五老”牵手青少年,开展教育关爱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肃州区同德巷社区关工委依托酒泉市军休所,在陶然居小区打造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3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担任讲解员,轮流开展党史故事宣讲,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肃北县巴音社区“五老”艾尔登创建的额尔德尼民族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收藏各类红色书籍1万余本,成为社区开展青少年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金塔县东北街社区“五老”张永忠,腾出自家平房建成“老少同乐之家”工作室,购置书籍、活动器材,供孩子们寒暑假来工作室看书学习,并给孩子们讲述英雄英模故事、革命故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深受居民敬仰。

抓载体亮品牌提升感召力各社区关工委充分利用清明、“五四”“十一”等重要节点,紧抓周末、假期、放学时间,在常态化组织开展好“老少同声颂党恩 携手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创新形式载体,组织开展了大量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活动。肃州区社区关工委精心部署,组织开展的“六个一”学雷锋品牌活动(唱一首雷锋歌曲、听一个雷锋故事、背一句雷锋名言、读一本雷锋书籍、找一个身边雷锋、做一个学雷锋小标兵)影响大、效果好。阿克塞县社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每年召开1次“‘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工作推进会、每季度召开1次晾晒会、寒暑假期每月开展1次故事分享会的“三个一”家风家训传承教育品牌活动,带动了一大批家庭树家风、立家规。瓜州县社区关工委深入开展“一讲二唱三访四写”(“一讲”就是向青少年大力宣讲党的历史;“二唱”就是组织青少年唱响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三访”就是开展走访红色革命圣地,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老战士、老干部、老功臣活动;“四写”就是写纪念文章、写颂党诗歌、写心得体会、写光荣历程)品牌活动,组织“五老”牵手青少年,通过互讲红色故事、同看红色电影、共唱红歌等方式,引导青少年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得到了老同志及青少年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

抓帮扶献爱心提升影响力各社区关工委“爱心甘肃 结对帮扶”行动为抓手,深化“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大力实施“爱心爷爷奶奶”结对帮扶行动,帮助解决好青少年的急难愁盼问题。高度关注特殊群体青少年,定期开展入户走访、关爱帮扶活动,通过发放生活补贴、助学金、捐赠必需品等方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青少年身边。助力构建家、校、社融合育人的新格局,积极与妇联、社会公益组织联系合作,举办假期托管班,组织专业社工和“五老”开设手工、音乐、口才等课程,既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又有效填补了他们放学放假家长下班之前无人看管的“空白时间”。金塔县社区关工委积极推广“一交、两主动、三帮、四清、五包”(“一交”,即社区“五老”与青少年“一对一”交友谈心;“两主动”,即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主动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三帮”,即帮教、帮扶、帮学业;“四清”,即对重点青少年的家庭情况清、生活来源清、心理特征清、活动动向清;“五包”,即“五老”包思想、家庭包子女、科干包帮教、社区包管理、民警包跟踪)工作法,问题青少年帮教转化工作措施得力。敦煌市、肃北县社区关工委开展的“雨露计划”“爱心助学”活动,采取双联单位捐一点、干部职工捐一点、“五老”同志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15.9万元,帮助150余名困难家庭子女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瓜州县社区关工委积极开设“五点半小课堂”,在组织“五老”开展作业辅导的同时,建立“未成年人关心档案”、设定“悄悄话时间”,畅通了青少年和老同志坦诚沟通的渠道,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一系列关爱帮扶活动的开展,让社区关工委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