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路志龙
近年来,嘉峪关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贴中心大局,凝聚关爱合力,主动担当作为,以“五好”“十有”为抓手,坚持“五个聚焦”,实现“五度融合”,持续增强社区关工委组织力、凝聚力、创新力,构建起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功能全覆盖的关工委组织体系,全力推动全市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一、聚焦“党建带关建”,实现组织建设有“高度”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全市各级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中办国办《意见》、省委办省政府办《实施意见》作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遵循,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关工委工作的始终,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进。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常委会每年研究关工委工作,主要领导对关工委工作多次作出批示,分管领导根据嘉峪关的实际,指导落实“四纳入、四同步、四到位”,实现全市31个社区关工委组织全覆盖。今年,市委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街道社区、郊区村镇基本履职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关工委是党的群众性工作组织的功能定位,为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支撑。三是坚持“党建带关建”。市关工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设置的通知》,按照“党建带关建”的原则,明确两个街道党工委、郊区工委、市教育局、市政府国资委党委(党组)副书记、社区(中小学校、村镇、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本级关工委主任,分管领导及“五老”骨干担任副主任,关工委办公室设在负责党建的具体科室,确保专人负责关工委工作,实现工作机制、活动阵地、人员配备“三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
二、聚焦典型引领带动,实现基层基础有“力度”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坚持“为基层关工委、广大‘五老’及全市青少年服务”的理念,加强对基层关工委的分类指导,常态化开展调研指导,制定下发“菜单式”市级“五老”骨干资源清单,为社区和企业关工委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注重示范引领。通过会议表扬、工作制度上墙、相互参观交流等措施,让社区书记兼关工委主任和工作者时刻牢记“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激活做实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内生动力。各社区关工委立足工作实际,找准关工委工作和社区综合治理的结合点,探索实践出“美人之美 合美绿化”“三融三育”“五老五为”“阳光心语”等典型做法,正在辐射带动全市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整体上台阶、争一流。三是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发挥社区连接“一老一小”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代际交流,推动文化传承,营造全社会积极向上、温暖和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同时,依托市级主流媒体,全方位宣传展示社区关工委工作成效和“五老”感人事迹,激发更多“五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
三、聚焦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主题教育有“广度”
一是构建“人才库”,示范强引领。按照“自愿就近、发挥所长、量力而行”的原则,全面梳理社区“五老”人员信息,健全完善“五老”工作队伍常态化退出和补充机制,持续扩充关工委“五老”人才储备,夯实队伍基础。截至目前,各社区“五老”骨干人才600余人,组建31个“五老”志愿服务队,深入小区、网格、楼院面向青少年开展宣讲60余次,引导青少年参与“青春点亮文明”“争做文明小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50余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20余次。二是用好小阵地,释放大能量。充分利用党建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家长学校等功能室,常态化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宣讲等教育活动100余场次,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三是找准切入点,打造闪光点。各社区关工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辖区“互联共转”单位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涵盖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志愿服务等多种富有特色的活动,实现月月活动不间断、假期重点显特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助力护航。特别是假期课外实践活动,既让孩子们假期有“趣”处,又解决了家长“看护难”问题,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许。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18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1万余人次。
四、聚焦多元融合发展,实现品牌建设有“深度”
一是做强教育基地品牌。新华、峪苑、紫轩等社区关工委积极打造“峪善峪美”流动课堂、“心理咨询室”等各具特色的关爱平台20余个,绿化社区“益路同行 益家合美”被省关工委评为“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二是做优“五老”志愿服务品牌。各社区关工委依托“五老”骨干,积极打造“五老”品牌,“铁大叔五老”调解室、“合小美+五老微课堂”“爱心爷爷、奶奶”为开展政策宣传、红色宣讲、文化传承等方面搭建广阔平台。三是做活协同共育品牌。通过与辖区专业机构联办、社区自办等方式,祁连社区创新开设“祁”小乐·青春之花成长计划微项目、绿化社区创设的麒麟公益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引导青少年与家长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社区环境。
五、聚焦精准关爱帮扶,实现护航成长有“温度”
一是精准识别建档。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摸排困境青少年情况,建立特殊群体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和信息台账,切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二是定期走访慰问。合理安排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千人扶助”项目和市关工委工作经费,及时走访慰问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100余人。依托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契机,开展学业辅导、关爱陪伴、心理咨询等活动。同时,联合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关城景区等资源,带动辖区青少年争当“小小讲解员”“小小宣传员”“小小调解员”,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构建“老少携手、共建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助力我市打造“六个典范”城市。三是助力青年就业。扎实开展“授人以渔”活动,联合市人社局、团市委、辖区企业等单位,向辖区青年讲解就业形势、就业途径,开展青年创业就业培训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发布就业信息500余条,解决青年就业100余人,有效解决青年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