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市关工委副主任 杜晓荣
近年来,平凉市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基础、壮队伍、创机制、树品牌,不断推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走深走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工作根基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市委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将关工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全市关工委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分管每年听取专题汇报,多次调研指导关工工作,就党建带关建提出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有力保证了关工工作高效发展。二是强化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市县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关工委主任,离退休老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社区“大党委”委员与关工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组织机制,基层关工组织按照具体情况出台配套工作措施,为全市社区关工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注重理论学习。定期组织“五老”和专兼职关工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工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分享心得,确保关工工作者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信念永存,进一步增强做好关工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壮大"五老"队伍,激发银龄活力
一是充实银龄智库。动态完善银龄人才数据库,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为依托,精准发现一批;以关工委成员单位为平台,联动挖掘一批;以品牌活动为载体,吸引凝聚一批政治坚定、经验丰富、热心公益的老同志,充实到银龄人才队伍中来,目前,全市社区“五老”骨干达到2400多名,“五老”构成日趋丰富、合理,队伍有效充实、壮大。二是强化服务建设。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联系“五老”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排忧解难等活动,做到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切实增强老同志的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针对性、系统性的解决“五老”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难题,各级关工组织成为广大“五老”坚强后盾。三是搭建平台载体。建成平凉市“五老之家”,成立临时党支部,强化关工工作政治引领和业务工作统筹。发挥老同志技能特长,采取因地制宜建成心理疏导、矛盾调解等特色“五老”工作室29处,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关爱服务。创新“关工委+协会+服务团队”模式,组建思政巡讲、普法维权、基层治理等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64支,开展各类活动380余场次。市关爱团传统文化促进会开展“爱国孝心行动”、诵读、宣讲等活动150余场次,积极参加《相约论语文化中国》等全国公益活动,于2023年、2025年两度获中国关工委表彰。
三、创新服务机制,提升关爱实效
一是整合阵地资源。创新推广社区“阵地置换服务”模式,科学整合社区阵地资源,置换辖区优秀培训机构开展公益培训,因地制宜组织“五老”开办“周末学校”“四点半课堂”“红领巾假期托管班”等各类辅导班236个,服务青少年1.2万人次,有效减轻家长假期学生“看护难”和困难少年家庭经济负担。二是开展精准服务。建立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档案,实行“一人一策”帮扶措施。整合优化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思政等教育基地33个,持续开展“游基地?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等实践活动,每年受教育青少年30多万人次。精准实施“困境尖子生助学计划”“散居孤儿陪伴计划”等项目52个,筹措帮扶资金521万元,帮助困境青少年3554人。三是构建关爱机制。建立健全“结对帮扶+项目资助+长效服务”关爱体系,以“莘莘学子?银发寄语”“党员妈妈”等特色活动品牌为载体,持续组织“五老”与青少年结对910对,累计关爱2000余人次。为辖区爱心企业搭建扶孤助残助学平台6个,组织211名志愿者为社区(村)留守儿童送出微心愿礼包600份。大力推广灵台县社区“逢四说事”工作机制,联动“五老”、家长、学校、社会组织形成关爱下一代工作合力。
四、培树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着力培树典型。以庆祝国家关工委成立35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典型选树活动,精心培树致力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晓丽,热心公益、呵护孤残儿童的“中国好人”龚丽君,发挥党员巾帼情怀助力妇女就业创业的张淑秀,争做宣讲排头兵、奏响心理健康歌,荣获2025年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高禄璋等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二是强化宣传推介。采用“事迹展播+经验分享+案例解读”等形式,在市老干部局微信公众号推出先进典型案例专题21期,集中报道2024年全国“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高禄璋心理工作室”“环保使者”赵向阳等社区典型。主动对接中央、省、市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先进典型事迹。在“五老之家”平台,设置“五老”风采展示墙,系统展示老同志们的先进事迹、荣誉成就。三是营造社会氛围。积极策划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弘扬‘五老’精神”“礼赞新时代 颂歌献给党”等宣传宣讲活动,依托老年春晚、书画展览等文化载体,讲好“五老”奉献故事,展现“五老”时代风采,增强事迹感染力。结合网吧义务监督、“大手牵小手”等志愿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五老”精神内涵,大力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以及“学五老、做五老”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