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麦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关工委主任宋昌华
近年来,天水市麦积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全省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思路、主动作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五老”作用,不断推动农村基层普法帮教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区“让农村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被中国关工委评选为2024年“全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优秀案例。
一、抓基层固根本,聚点成面建强基层关工组织
一是延伸基层关工组织触角。持续选优配强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及队伍,积极吸纳德高望重、有热心、有爱心的老同志、老党员加入“五老”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组织网络。目前,在全区镇村两级及企事业单位、农村学校建立关工组织479个(17个镇379个村及辖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均建立关工组织,其中企业关工组织38个,教育系统关工组织45个,农村关工组织396个),实现基层关工组织建设全覆盖,为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构建“五老+社工”志愿服务网络。广泛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教师等具备丰富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五老”人员和乐于奉献的社工志愿者担任“十大员”,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普法帮教工作队伍。目前,我区“五老”和社工普法帮教志愿者人数已达1066人,17个镇全覆盖建立关爱巡逻队,形成了普法帮教“1+17”工作网。三是完善帮教协同联动机制。整合教育、民政、司法、公安、检察等部门资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普法帮教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与乡镇、村委会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普法帮教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普法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载体提效能,精准施策实施系统关爱工程
一是实施农村学校“法治领航”工程。依托和雨东矛盾化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五老”志愿者深入农村中小学,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校园广播、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青少年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引导自觉抵制不良行为。近年来,共开展“法治领航·普法进校园”活动352场次,覆盖学生达28680人次,开展“银龄助教”专题讲座63场次,发放宣传册1万余份,受益青少年达1.2万余人。二是实施法律知识“基层赋能”工程。利用农闲时节深入农村,通过召开法治教育大会、定期开办普法培训班、举行普法演讲比赛、设立普法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和防范拐卖等不法侵害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累计开展“普法进乡村”活动25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678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23人次。三是实施特殊人群“阳光关爱”工程。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优先,立足帮教”原则,制定印发全市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与检察院、妇联联合建立“家庭阳光教育”指导站,对疏于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共开展指导35次。积极组织动员懂法的“五老”与25个弱势群体家庭一对一建立“黄丝带帮教小组”,综合运用心理矫治、法律法规及身边案例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监护,及时监督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帮助未成年人走上正轨。近年来,成功帮教涉罪未成年人100余人,探索开展跨省异地帮教5次。
三、抓示范强引领,普育并举筑牢社会稳定根基
一是“造血式”帮扶帮困。制定《麦积区深化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方案》,组织“五老”志愿者、“爱心妈妈”与1618名困境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千人家访、读书分享会、亲子游、爱心托管、红星课堂等关爱活动489场次,发放慰问金10.76万元,捐助爱心物资11.24万元,对12名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28万元,帮教农村问题青少年25名,转化失足青少年4名,2名“问题”初中生顺利进入市级重点高中,1名“问题”高中生考入省内重点大学。二是“促膝式”心理疏导。联合司法、公安等部门,建立刑满释放人员和农村矫正对象信息共享机制,积极组织“五老”定期走访慰问刑满释放人员和农村矫正对象,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家庭、回报社会。通过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扶活动,对205名农村矫正对象和986名农村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重点帮扶,切实预防和减少了帮教对象再次犯罪,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靶向式”化解矛盾。充分借鉴“枫桥经验”,聚焦主动创稳、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发挥“五老”经验丰富和威望较高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助力建设法治乡村。健全完善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积极推进“阳光调解”多元化化解机制,针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不同领域,结合调节对象文化程度、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特点,精准开展纠纷调解和矛盾化解工作,共调解纠纷58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1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持续加强普法帮教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