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瓜州县在市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红色铸魂、科普启智、法治护航、关爱润心、组织聚力”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创新打造“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育人新格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深耕红色教育沃土,厚植理想信念根基
构建三级红色教育矩阵。县委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基地创建,建成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蘑菇台会议旧址、西湖镇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馆等6个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形成了以县级馆为龙头、乡镇站为纽带、村级点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红色教育矩阵。培育红色文化传承人。组织实施“小小讲解员”火种培育计划,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演练”的培养模式,选拔培养青少年讲解员127名,举办红领巾讲红色故事、革命足迹研学等沉浸式教育活动13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1.2万人次。搭建多元宣讲平台。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构建“课堂+基地”双轨教育模式,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活动23场次。邀请全国劳模、党代表等先进典型围绕“四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家风家教等内容开展巡回宣讲46场次,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用活科普教育资源,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构建三级科普教育网络。坚持“科技+教育”双轮驱动,借助县域内展馆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科技型企业等资源,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6个、市级13个,为广大青少年搭建学习平台。打造青少年科创实践平台。创新实施“科普+”行动计划,构建“馆校联动、城乡互动、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大篷车下乡、流动科技馆巡展等活动,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奖项24项。深化科普教育品牌建设。开发“实验室开放日”“科学家进校园”等特色项目,广泛借助运用省、市各类赛事平台,先后组织“理化生实践大赛”“小小科学家创新成果展示评比”等活动,吸引8000余名青少年参与,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三、筑牢法治教育防线,护航青春健康成长
科技赋能沉浸式法治教育。联合司法机关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运用VR模拟法庭、沉浸式体验等科技手段,开展“送法进校园”“法治开放日”等活动100余场次,参与师生1.5万余人次。“五老”宣讲团深化普法宣传。扎实推进“零犯罪社区、零犯罪学校”创建工作,组建由退休法官、检察官等组成的“五老”法治宣讲团进社区、进学校,通过法治情景剧、案例剖析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活动,与青少年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互动实践提升法治意识。组织开展“法治体验周”活动,普及防范校园欺凌、保护自身安全、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通过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法治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四、构建多维培育体系,营造关心关爱氛围
“五老+N”织密城乡关爱网。深化“五老+N”协同育人机制,新建“农村假日学校”2所、“五老”工作室5个、“家长学校”37个,形成“县乡村”三级关爱服务网络。组织260名“五老”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开展心理疏导、亲情陪伴等服务335人次。双轨培训赋能职业新农民。依托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对农村青年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490人次,输送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专业人才1200余人,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用工需求。政社企联动提升保障水平。加大特殊困难青少年排查力度,将符合条件的青少年儿童及时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联动”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宝丰公司先后对考入全日制本科的800余名瓜州籍学生进行奖学金资助,主动践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五、强化组织保障体系,凝聚五老育人合力
构建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将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关工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统筹协调、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有效调动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实施银龄赋能提质工程。组建“五老”人才库,吸纳先进典型和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组建红色宣讲、科技辅导等6支志愿服务队,并推行“银青接力”工程,采取师徒结对方式培养关工骨干127人,确保各项活动有力开展。完善保障支撑体系。大力打造集红色教育、科普实践等功能的“五老工作室”,弘扬“五老”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业绩突出、社会评价高的“五老”,通过表彰奖励、走访慰问等方式开展关心关爱,不断增强“五老”人员从事关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