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临夏州关工委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搭建平台,创新方式方法,唱响德智育人“主旋律”、织密健康成长“安全网”、画好关爱帮扶“同心圆”,努力把关工阵地打造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大舞台”,通过实施“五大工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是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临夏州关工委组织“五老”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知家乡 爱家乡 兴家乡”主题思政报告会和“雷锋精神 青春前行”主题励志宣讲会、“红石榴”大讲堂、“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等主题活动16场次,参与青少年2.3万余名,真正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中。利用红色资源组建“五老宣讲团”“宣讲教育辅导员”“小小讲解员”等团队,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老王讲红色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116场次、受教育学生达5.6万余人,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成长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
二是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工程。我们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朝阳工程”来抓,积极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和“零犯罪学校”创建工作,组织“五老”和法治副校长扎实开展“开学第一课”“放假第一课”“民警送法进校园”“致家长一封信”等活动,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欺凌霸凌、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电信诈骗、禁毒教育等法治内容,向广大青少年开展“零距离”、面对面普法宣传教育,目前,组织“五老”开展普法讲座156场次、开展“银发人才”普法志愿服务39场次。进一步创新方式,分批次组织学生参加法院庭审观摩活动,把庭审现场“变”学法课堂,以真实案例,为学生们上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法治教育课”,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推动全社会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三是实施知恩感恩凝心工程。聚焦党中央关心关怀、各级各部门倾力支持、社会各界支援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受灾群众自力更生和互帮互助等主题,依托暑期公益小课堂、“小红星”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小板凳”课堂、灾后重建“树红榜、学红榜”建立感恩教育“红榜栏”等有效平台,开展“‘小红星’闪耀·感恩点亮心灵之光”、“听宣讲、说感恩、拉家常”、开学第一课“感恩奋进”朗诵活动、“感恩教育 家宴暖心”等活动30余场次,引导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培养感恩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们时刻保持一颗感恩之心。结合传统节日,大力开展“我为老人送温暖”、“我为长辈做件事”等活动,让青少年在付出中理解感恩的意义。
四是实施关心关爱呵护工程。今年3月临夏州关工委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流动课堂,开展临夏州关工委心理健康教育流动课堂进社区进校园活动13场次,受教育学生达1.2万多人,主动参与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咨询辅导、校门口交通疏导监管等综合治理和关心呵护工作,充分发挥“五老”在引领社会新风尚中的作用。组织全州广大“五老”与困境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结成帮扶对子21个,开展生活帮扶、心理咨询、成长问题答疑等关爱服务工作。临夏州关工委每年到偏远小学开展“关爱下一代·携手筑未来”“温情系童心·关爱伴成长”庆“六一”系列慰问活动、“关爱情·暖冬行”“牵手关爱行动”等关爱活动,累计为793名学生送去价值15.5万余元的爱心物资,给山区孩子带去党的关怀和温暖。
五是实施社会实践锻造工程。全州各级关工委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了20多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组织青少年开展职业体验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锻炼能力。全州200余名返乡大学生自愿参加公益实践服务,为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假期大学生爱心托管班”、“七彩小屋”公益托管、“红石榴”讲堂和“童心港湾”、爱心托管班等添砖加瓦,进一步优化了青少年成长成才环境。各级学校关工委积极依托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开心农场、校园劳动园、“少年硅谷”科创教室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实现书本与实践、动脑与动手、学校和社会教育紧密相结合,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促使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