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创学”活动调研组
(2013年9月)
为准确掌握全省基层关工组织建设现状,全面了解基层“创学”活动开展情况,为后续基层开展“五好”创建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今年9月,省关工委从每个市州抽调关工委干部,组成3个调研组,分片交叉对14全市州2011年以来开展“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创学”活动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调研从9月5日开始到14日结束,各调研组深入全省14个市州、30个县(市、区),对基层32个学校、16个街道、35个社区、15个乡镇、29个行政村、12个企业关工委开展“创学”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来看,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关工委始终坚持把开展“创学”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全省参加活动的学校、社区、乡镇、企业等基层单位关工委组织22496个,平均达标率75%以上。通过“创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基层组织不断健全完善,工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五老”队伍不断壮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健康发展,全省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五老”先进个人,较好地达到了“创学”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主要做法
活动中,各级关工委结合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和发挥“五老”作用这两条主线,抓基层、打基础,主动作为,推进“创学”活动深入开展。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这次“创学”活动由县(市区)组织实施,省市关工委指导落实。2011年“创学”活动启动后,各市州和县区迅速行动,及时成立了党政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宣传、政法、教育、民政、团委、关工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学”活动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乡镇、街道、农村、学校、社区、企业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为“创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活动中,各市州、各县区把“创学”活动提上议事日程,分别制定了“创学”活动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每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创学”活动的问题和困难。从实施情况来看,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分类组织,分层推进,分步实施,使“创学”活动有条不紊,深入推进。酒泉市划分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四个创建类型,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提水平”的要求,同步开展,整体推进,使“创学”活动稳扎稳打,有序进行。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市州普遍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办法,分类实施,同步推进,“创学”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学校和社区,以创建“五好”组织为重点,针对学校和社区基础条件好、领导班子强、关工组织已建立的实际,各市州把“五好”的创建达标任务重点放在学校和社区,严格按照“五好”要求组织实施。调研表明,学校和社区的“五好”创建成功率均在80%以上,嘉峪关市达到91%。在农村,适度放宽创建标准,以开展关教活动为重点,针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五老”人员相对较少、组织活动难度较大的实际,一些市州在制定标准上从现实出发,灵活运用,重点加强长住老年人和特殊困难弱势青少年的关爱帮扶活动,开启了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天地。天水市通过村社联建、村学联建、社企联建的办法,对775个职能重叠、管辖范围接近、作用发挥不好的农村关工组织进行了整合,使一些长期瘫痪的关工组织增添了活力。在企业,采取科学引导的办法,以建立关工组织为重点,各市州在巩固国有、集体企业关工组织的同时,重点引导民办企业建立关工组织,面向社会开展关教活动。庆阳市通过“关工进企业”活动,在澳恺食品公司、彭阳春酒业、维斯特食品公司等30多家民营企业中建立了企业关工委,其中澳恺食品公司捐款26万元资助32名困难学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创新载体,培育典型。按照全省《实施方案》要求,各市州着力在“创学”活动的内容、形式、载体上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创学”活动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积极搭建平台。社区以“两校一活动”(家长学校、假日学校,校外教育系列活动)为重点,突出青少年节假日生活;农村以“讲政治、学科学、创事业、奔小康”活动为重点,为青年农民创业就业搞培训、谋出路、出点子;学校以“两学两争”(学习建国前100名英模事迹、学习建国后100名感动中国人物,争创“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班级”,争创“小公民思想道德之星”)为重点,着力加强在校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企业以“传帮带”“育青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青工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二是丰富活动内容。2011年,全省基层关工委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普遍开展了“一讲二唱三访四写”活动。2012年,开展了“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明形势、见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传承陇人品格、争当四好少年”等7项大的主题教育活动。今年,开展了“我的中国梦”征文演讲比赛、“争当环保志愿者、争做环保小卫士”“双千工程”等8项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情感。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各市州在活动中积极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经验做法,形成典型带动、整体推动的良好格局。先后推广了兰州市关工委“沉下去抓点、跳起来带面”的做法;庆阳市利用红色资源教育青少年的经验;天水市坚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常态化”;临夏州吸收少数民族老同志充实关工队伍,增进了民族情感;白银市开展“双学双争”活动;敦煌市加强基层关工委规范化建设,嘉峪关市、酒泉市关工委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兰州铁路局关工委建立“两代人活动站”、开展“三百活动”的做法等。这些做法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很有实效性,成为关工委工作的品牌亮点,带动“创学”活动深入发展。
4、加强督查,稳步推进。为确保“创学”活动落到实处,省市州、各县市区加强指导和督促,基本做到半年一检查,年终一总结。一是加强动态管理。各市州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跟踪指导,每半年一抽查,每年进行一次“回头看”。县区基本每季度一督查。有些县区实行分片互查的办法,交流经验,相互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兰州市每年组织县区关工委进行一次现场观摩学习活动,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先进,推广典型,很有实效。二是严格考核验收。各县区全部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每年对基层关工组织进行一次综合考核。有的县区在考核中量化评分,排定名次;有的将考核结果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进行通报,全面促进“创学”活动深入发展。酒泉市、平凉市、天水市、临夏州等地在每年第四季度,由关工委主任、副主任带队,抽调部门业务干部,分片深入基层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对“创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带动作用。三是定期表彰奖励。一些市州每年召开“创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有些县区专门召开部门“创学”表彰会议,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如天水市先后召开了企业和教育部门的“创学”活动表彰会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20多家企业进行命名,对100多所学校给予表彰,为基层“创学”活动树立了榜样。
三、活动成效
“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的开展,基层关工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五老”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全省各级关工组织以“创学”活动为契机,大力落实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工作经费和规章制度,使关工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市州、县区普遍落实了组织部长或党政分管领导兼任关工委主任制度。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关工委80%由主要领导兼任关工委主任。庆阳、嘉峪关、平凉、陇南、敦煌、武威等市基层关工委还吸收大学生村官、社区年轻干部进入关工委领导班子或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活动。兰州、天水、白银、甘南、临夏等市州以及部分县区关工委增加了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扩大了办公用房,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更新了工作用车,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提升了基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基层工作充满活力。三年来,各级关工委认真落实“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要求,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自觉把“创学”活动融入全党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当中提升素质、做出表率,自觉把“创学”活动融入省委开展的联村联户、扶贫攻坚、和谐构建等重点行动当中促进发展、强基固本,形成了领导有力度、工作有思路、解难有良策、活动有效果的良好局面,基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
3、“五老”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关工委按照“就地就近,发挥所长,量力而行”的原则,普遍采取组织发动、典型推动、先进带动、表彰促动等办法,动员组织身体好、能力强、有专长、热心青少年教育的老同志参加“五老”队伍,充实关工委工作力量。截止目前,全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已达17万余人。庆阳、嘉峪关、平凉、敦煌等市还建立了“五老”人才资源库和“五老”档案。在“五老”队伍中,涌现出了自筹资金、自建书屋的金塔县老农民张永忠,有生命不息、爱心不止的凉州区退休干部宋力;有关心教育、心系学子的天水老教师杨兴胜;武山县离休干部裴建新拿出5万元设立“建新奖学金”救助贫困孩子;兰州大学老教授刘易在家庭开办少年儿童图书室;平凉老书记张新民为青少年著书立说,等等。他们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优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突出成绩,进一步彰显了新时期“五老”队伍的风采。
4、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法制教育灵活多样,“五老”法制副校长、普法帮教员担当重任,活跃在基层一线,问题青少年转化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有效落实,不断增强了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网吧监督规范有序,省关工委和省文化厅联合聘请了1193名“五老”担任省级网吧义务监督员,市县区也相应聘请了市县级网吧义务监督员。敦煌市每年定期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三年来,在全市12个社区举办各类法制讲座662场次,教育青少年达12.5万人次,帮教问题青少年1152人次。兰州市设立的“少年模拟法庭”,邀请街道司法所、派出所民警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的做法;天水市创建的“阳光假期公益学习班”,为困难青少年假期学习义务培训;张掖市建立的“社区活动联系卡”,为中小学生节假日生活搭建了桥梁;嘉峪关市在社区建立绿色网吧和“四点半课堂”,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等等。这些举措切合实际,效果好,易操作,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特征,解决了许多家长最现实、最迫切、最直接的问题,成为关工委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5.关爱帮扶力度越来越大。关爱帮扶弱势困难青少年是关工委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和政府交给老同志的神圣使命。三年来,全省各级关工组织不断深化关爱内容和方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1年,省关工委在全省开展了“孤残少年儿童特别关爱行动”,筹资228万元,帮扶陇南、甘南灾区孤残少年儿童1446名。2013年,省关工委引进5个项目640多万元(其中:为9个县100所学校安装了“春苗营养厨房”设备,2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2个“中华魂”书屋,2000套书包文具,组织7名小学生赴日本参加中日韩文化交流活动);投入30万元开展“双千工程”,在全省救助1000名家庭贫困少年儿童、培训1000名农村青年。酒泉市关工委募集社会资金83.4万元,救助贫困少年儿童1200多人。张掖市关工委争取社会资金20多万元,救助特困留守儿童900多名。武威市关工委设立教育发展基金项目,对贫困、孤残青少年救助金1000多万元。甘南州关工委筹资各类救助资金60余万元,资助80多名贫困学子完成了学业。平凉市崆峒区通过“蓝天助学”工程资助贫困学生600多名100多万元,为50多所乡村中小学捐建了“蓝天爱心图书室”,捐增价值150多万元的图书10余多册。天水市麦积区、武山县和定西市陇西县、临洮县关工委建立了“少年儿童救助基金”;陇南市建立关爱孤残儿童长效机制。庆阳市在企业建立了结对帮扶机制,14户企业集资1282万元,为当地修建中小学校16所;长庆采油二厂与油区40所小学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各类帮扶活动35次,资助金额达4636万元。
6、长效机制初步确立。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在推进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各级关工委立足实际,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了调查研究、活动开展、宣传动员、督促检查、评比表彰的保障机制;拓宽了整合现有资源、创新管理模式、探索活动途径、提升工作实效的共创机制;培育了看有典型、说有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激励机制,为后续开展基层创建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理论基础。
四、存在问题
“创学”活动开展以来,尽管基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上存在偏差。总体上讲,县区对活动开展认识明确,基本有完整的组织领导体系。但有的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不够,个别单位仍然存在走过场、图形式的应付心态。还有一些基层单位对“创什么”“怎样创”知之甚少。
二是活动进展不平衡。在农村,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以老人和青少年为主,制约了关工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企业,由于退休老职工全部进入社保,与企业联系较少,活动开展不够。总体上是基层关工工作城市好于农村,学校好于社区,农村和企业相对滞后。
三是基层“五老”力量相对薄弱。调研中发现,基层“五老”数量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五老”对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存在“怕人说闲话”、“出力不讨好”等顾虑,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也有一些“五老”年龄偏大,后续力量不足,民营企业大多没有“五老”,这些单位“创学”活动基本由专(兼)职干部代替包办。
四是落实88号文件精神还不到位。2009年,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省委办发[2009]88号),对关工委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仍有一些县区关工委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公务用车等问题上至今没有得到解决。一是“空壳组织”的问题,一些企业有关工组织,无经费、无场地、无活动。二是“空白点”的问题,甘南州8县市至今未成立关工委组织;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关工委组织,没有“五老”。
回顾开展基层工作年活动的情况,可以说,这三年是全省基层关工委建设发展快、变化大的三年,也是各级关工委进一步深化对基层建设认识、研究探索基层工作规律收获多的三年。实践证明,开展“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是全面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关工委的部署要求,巩固“创学”活动成果,继续深入抓好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下大力解决制约基层关工委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层建设制度化、经常化、“创学”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切实把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