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天水 >> 正文
秦安县关工委助力“大思政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06/16    阅读次数:216


 

为深化“大思政”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在秦安县关工委的大力倡导与积极支持下,69日,秦安三中八年级150余名师生走进五营镇大地湾遗址、陇城镇女娲洞和街亭古战场遗址,开展“触摸历史温度,品读家乡文明”主题研学活动,让青少年在探寻历史遗迹中增强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大地湾遗址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距今7800 - 4800年)、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以“八大中国之最”著称。活动中,在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和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同学们认真参观原始村落遗址,饶有兴致地探讨史前建筑技术中的“原始混凝土地面”;在博物馆内,大家围绕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大地湾小祖宗”),深入理解其作为黄河母亲图腾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地层剖面与墓葬群的细致观察,探究原始社会的生产分工与信仰体系,感受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陇城镇女娲祠,相传这里是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之地,留存着汉代祭祀遗迹及“龙泉”等传说实物。“五老”志愿者结合秦安出土的彩陶女娲人形瓶,为同学们生动解读母系氏族社会对“创世女神”的崇拜,剖析女娲“炼石补天”故事与早期人类应对自然灾害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青少年从神话传说中汲取古人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力量。


走进街亭古战场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1700年前的鼓角争鸣仿佛在耳边回响,同学们深刻感悟到,街亭之战不仅是军事将领的成败得失,更是地理、国力与人性交织的复杂课题。“五老”志愿者通过现场讲解,让同学们明白历史并非单线叙事,而是蕴含着顺天时、知地利、聚人和的生存智慧,教育青少年要以史为鉴,在成长道路上学会敬畏时势、把握机遇。

此次研学活动,关工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五老”志愿者积极参与,将“沉睡的遗址”转化为“鲜活的课堂”。同学们不仅增长了史前文明知识,更在实践中深刻体悟到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同时,在研学途中的长途徒步和登山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帮助、携手前行,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下一步,秦安县关工委将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需求,联合秦安县教育局,进一步挖掘秦安“桃经济”、本土非遗文化等特色资源,助力学校开发可持续的校本课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青少年成长历程,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