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平凉市关工委:创新平台载体 凝聚银发力量 全力推动“五老”工作室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平凉市关工办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03/12    阅读次数:656


 

平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马社弟

 

近年来,平凉市将“五老”工作室建设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抓手和发挥“五老”作用的重要平台,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优化宣传引导,持续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走深走实。

一、突出夯基固本,在平台建设上求实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室建设的目标任务、职能职责和保障措施。市关工委3专题研究部署“五老”工作室建设工作。、县(区)关工委常态化落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协作配合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及时解决工作室建设运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12个,确保工作室常态长效运行。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依托银发人才”数据库,动态管理骨干队伍,通过主动“选”、广泛“招”、大力“荐”等方式,就近就便吸纳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122名老同志担任工作室骨干。同时,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持续开展各类活动、培训600余场次,“高禄璋心理工作室”先后为全市培养输送心理健康辅导员726名。三是强化阵地建设。整合利用基层阵地资源,将村(社区)党建室、图书室、健身室等公共资源,因地制宜建成涵盖思想道德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关爱帮扶等领域的特色“五老”工作室24处,鼓励部门、社区、企业、协会通过自办、领办、联办等方式,组织“五老”就近开办“周末学校”“四点半课堂”“心灵氧吧”等阵地

二、突出作用发挥,在服务发展上求实效

一是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五老”工作室特色优势,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宣传宣讲、结对帮扶举办“红色经典诵读”“悦享书香 阅见美好”“心理咨询日”等特色主题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思想引领、心理疏导、学业辅导、文化传承等服务150余场次,受益青少年达7000人。二是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动员老司法人员组建“五老”调解队伍,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吾老调解工作室”“张百耀调解室”等工作室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矛盾纠纷256件,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组建各类专业技术服务队18个依托“马铃薯脱毒原原种扩繁基地”“庄浪梯田纪念馆”等开展技能培260余场次,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600余名;依托花喜鹊手工作坊工作室、“西郊街道非遗传承工作室”等开展传统手工工艺、非遗文化传承培训90余场次,培养传统艺人400余人,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三、突出典型培树,在品牌打造上求实效

一是擦亮特色品牌。聚焦服务对象,精心打造传承传统工艺,弘扬非遗文化的“张淑秀手工艺作品工作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崆峒区教育局‘五老’工作室”;注重银龄爱心帮扶、健康养老“崆峒区民政局养老驿站”;提供法律援助,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五老爱心联盟”“老兵工作室”等特色“五老”工作室品牌。“高禄璋心理工作室”被中国关工委评选为2024年“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市关工委加强对“五老”工作室的分类指导,提供精准支持和服务。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的工作室,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培训,提升“五老”宣讲水平;对以文化传承为主的工作室,积极协调文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对以矛盾纠纷调解为主的工作室,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协作,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三是注重示范引领。按照突出特色、试点先行、民意调查质效评估、总结推广五步工作法,在“五老”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对社会关注度高,作用发挥明显的工作室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全力推广其典型做法,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全市“五老”工作室建设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四、突出宣传引导,在扩大影响上求实效

是用活宣传平台。加强与宣传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中国关工网《中国火炬》甘肃老干部平凉老干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五老”工作室工作。近年来,共推送各类信息120多条,1人荣获《中国火炬》优秀通讯员称号,《“五老”工作室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两篇调研报告被国家关工委评为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是讲好“五老”故事。深度挖掘“五老”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通过报告会、专题片、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宣讲行医50年、用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的老共产党员张富英;致力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的人民调解员张晓丽;薪火传承、共筑心灵健康“防火墙”的高禄璋等先进典型,让他们的事迹深入人心,激励社会。是营造浓厚氛围。通过举办“‘五老’爱心助困”社区“亲子读书会”公益课堂等主题活动,促进代际交流,推动文化传承,营造全社会积极向上、温暖和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通过平凉融媒等媒体,全方位展示“五老”工作室的工作成效和“五老”感人事迹,激发更多“五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

五、突出机制创新,在提档升级上求实效

是建立等级评定机制。制定《“五老”工作室等级评定办法》,细化准入标准,慎研退出机制。对全市“五老”工作室建设采取动态管理,从组织建设、工作开展、社会影响、资源利用、作用发挥五个方面开展等级评定。对评定为优秀等级的工作室及时通报表扬;对评定为合格等级的工作室要求向优秀看齐、向优秀学习,工作力争上台阶;对组织管理机制缺失、成员流失严重、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关注度不高的工作室及时预警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将启动退出程序。二是构建互学互鉴机制。建立全市“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库,每年定期组织县(市、区)负责同志和优秀“五老”代表开展跨部门、跨县域互学互鉴活动,不断加强交流互动,汲取先进经验,优化思路举措提升工作水平,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要求各级财政将工作室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庄浪县制定《庄浪县“五老”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建设标准高、作用发挥好的“五老”工作室给予资金扶持;华亭市对积极参与工作室工作的“五老”,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于此同时,各级关工组织积极争取社会支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为“五老”工作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