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农村青少年大量涌入城镇、社区青少年逐年上升、学生和家长常态化集中的基本市情,各县区对社区关工委建设加大工作力度,紧紧依靠社区党组织这个有力平台,组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为关工小组负责人,社区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等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全市共133个社区,128个社区成立了关工组织,活跃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前沿,初步形成了“党建带关建”“网格+关工”“支部+关工”等特色显明、作用突出的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具体工作主要是“四个融合”。
一是党的建设与关工建设深度融合。各社区以党建为抓手,依托党支部成立关工组织,配齐配强班子,壮大关工队伍,促使关工委工作完全融入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关工委工作与其他工作共同研究、共同落实、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武都区、两当县、礼县、康县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整合辖区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社会组织资源,将“一网格一小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社区+”等作为社区关工委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五老”工作站、关心下一代工作室、青少年读书角、公益课堂、“10分钟服务圈”等服务场地,开展红色宣讲、法治教育、健康服务、关爱帮扶等活动,协调解决“一老一少”工作难题,推动关爱服务精准直达末稍网格。
二是铸魂育人和思政建设深度融合。组织“五老”宣讲团,协调各单位深入辖区青少年和广大群众,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宣讲、研学、读书会等主题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和群众重温历史、缅怀英烈、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一致好评。徽县、成县、西和县、文县组织“五老”进学校、社区、乡村宣讲党的历史、革命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及本地发展成就,开展了“银发进课堂”“红色故事宣讲会”“红色基因代代传”等主题宣讲活动,“红途行”“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纪念馆等实践研学活动71场次,极大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三是阵地建设和关爱帮扶深度融合。盘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开设“银发”讲堂、“四点半学堂”“五点半课堂”,打造“五老”工作站、“青少年之家”“心理健康咨询室”,邀请有专业技能、专业特长的“五老”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青春期健康知识、防校园欺凌、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红色宣讲、心理咨询、专题讲座、普法宣传、关爱帮扶等主题教育活动。对标爱心陇南建设,构建以“爱心爷爷奶奶”为主要力量的“‘五老’志愿者+爱心人士+社会公益力量”为一体的协同帮扶队伍,深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开展结对关爱,在捐赠关爱物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慰藉,形成关爱合力。徽县金徽社区针对双职工家庭“看护难”,打造“四点半学堂”,惠及50余名青少年。北街社区组建30余人的“爱心爷爷奶奶”和大学生志愿者辅导队,开设“晚间课堂”和周末辅导站,精准帮扶留守儿童累计500人次。
四是“五老”作用发挥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人脉优势和亲情优势,组织引导广大“五老”积极融入平安陇南建设,依托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机制,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举办知识讲座等活动,在主动创稳主动创安、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发挥关工作用,助力中心大局。宕昌县“良恭大爷帮帮团”深入辖区村、社,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帮团工作室、贸易集市等场地给当地群众、学生家长、假期在家的中小学生及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普法宣传、心理健康守护、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各类集中宣传服务累计50余场次,协助调解矛盾纠纷累计70余起。成县将全县258个村(社区)“五老”、乡贤纳入民事直说委员会成员,通过民事直说机制累计参与民生实事办理18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60起。西和县北川社区联合消防大队打造青少年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举办知识讲座25次,参与青少年18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