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省政府办《实施意见》,推进新时代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关工委工作安排,5月-8月上旬,由省关工委领导带队,采取实地调研的形式,对全省14个市州、30个县(市区)、35个镇村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全省各级关工委把帮助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到实施“五老”关爱工程,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勇于研究创新、善于探索实践,使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拓宽走活。
一是坚持“党建带关建”,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各地普遍重视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把农村关工工作作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认真推动农村关工委建设。市、县(区)坚持高标准选优配强农村关工委班子和工作人员,乡(镇)普遍建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主任,退休老干部任常务副主任,党政两办、团委、妇联、各站(所)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关工委领导班子,行政村根据实际情况和自然村分布情况设立了关工委和关工小组,基本做到了阵地有牌子、工作有制度、活动有资料。酒泉市统一按照“九统一、三融入”模式,形成了农村大关工工作格局。天水市专门成立“科普与农村工作委员会”,通过“分片联系”“督查调研”“抓点示范”等方式的指导,全面加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定西市坚持“党建带关建”,不断完善乡镇、村等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支持地域相邻、职能相近、人员较少的关工组织成立联合关工委,实现活动联办、资源联用、协调发展。
二是聚焦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取得实效。各地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中打造的村史馆、名人馆、纪念馆、文化墙、农耕文化体验馆等教育基地阵地,发挥“五老”作用,组织开展符合农村青少年实际需求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打造集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耕研学基地,通过田间农耕、农机使用、木制手工、拓展训练等多种实践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古浪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弘扬“六老汉”英雄事迹为依托,探索出了“红色+乡村振兴+研学”深度融合教育青少年的农村新路径。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建成“重走领袖扶贫路”“农耕体验研学”等6大研学实践线路,让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见识。
三是围绕中心大局,关爱帮扶落到实处。围绕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坚持不懈为农村困境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长期以来,省关工委在“春苗营养厨房”“少年硅谷”“关爱启蒙者—流动课堂”等帮扶项目上给予农村地区更多倾斜和支持。募集资金300万元,连续三年实施“千人扶助”行动,帮扶农村困境青少年3000人。各地筹集资金1430万元,救助农村家庭困难青少年1.6万余人。省关工委“五老”关爱团,先后在9个市(州)10个县(区)15个乡镇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育活动,影响大、效果好。兰州市高墩营村持续15年为本村考入高校的大学生资助学费。庆阳市木钵镇高寨村对接爱心企业、乡贤能人,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实施爱心项目40多个,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是强化培训服务,助力创业效果显著。各地坚持把帮助青年农民就业创业作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实施“‘五老’授渔计划”,依托农林牧、科协、高校等单位的老专家、老科技、老教授,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村治理、农业科技、乡村工匠等方面的人才培训,持续推进训后跟踪服务,帮助协调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实现服务方式的新变化。天水市以助力龙头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开展“百场培训”活动340多期,培训青年农民1.5万多人次。定西市县(区)关工委依托“银发专家团”“银发人才”队伍,通过“老专家讲堂”“科技下乡”等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科普咨询等活动100多场次,培训青年农民5万多人次。白银区水川镇注重返乡就业青年帮扶工作,在种植大樱桃、开设家庭农场等产业方面,培育了一批青年农民带头致富能人。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支持6名回乡青年创办“茶香广场”“亲子乐园”“农家乐”等产业,实现家门口致富就业,形成了“帮扶一人、致富一家、影响一片”的良好效果。
五是参与社会治理,育人环境持续优化。各地关工委主动参与农村交通监管、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心理咨询辅导等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了“五老”在引领社会新风中的重要作用。金昌市双湾镇陈家沟村成立的以“五老”为主体的理论宣讲服务队、文化惠民服务队、好媳妇先锋队等团队,开展的“小板凳宣讲”“小基金撬动大孝心”“婆媳互夸会”等活动,形式新颖,效果显著。高台县南华镇南岔村打造的劳动主题园、“萌宠”乐园和儿童游乐园,通过开展研学、亲子运动、亲子出游、家庭教育等活动,让青少年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文化的浸润。临夏市南龙镇滨河社区打造的“小红星”公益课堂,组织开展的课业辅导、研学交流、心理咨询、特色活动等课程,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营造了良好成长环境。
二、问题和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部分基层农村党政部门对关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保障措施、活动开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是骨干队伍严重不足。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很多乡村有能力的“五老”进城定居或与儿女同住,导致一些地方缺乏有能力、有文化、有爱心、能胜任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工作推动难度加大。
三是工作机制还需完善。部分农村基层关工委基本保障不足,有的无场地,有的无活动经费,有的没有在职人员协助开展工作,有的与相关部门缺乏配合协作联动,城乡融合发展不够。
三、对策和建议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就加强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关爱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强调要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举措,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强调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留守儿童群体。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深刻理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新要求,切实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挖掘用好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注重体现农村的特点,开展符合农村青少年需要的思政教育活动。农村不乏育人资源,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还有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村志、村史、知名人物、发展变迁等村情文化,这些都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组织“五老”深入挖掘整理宣传,用好村镇史志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用好乡情馆、村史馆、乡村文明实践中心等乡村实践活动阵地,营造“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的浓厚氛围。
三要强化拓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助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加强农村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开展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工匠等培训,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人才。在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帮扶中,要注重完善农业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孵化等服务链条。农业技术培训要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立足当地实际,挖掘地方资源,强化地方特色,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真正服务青年农民的现实需求。要集中资源打造一批在创收和吸纳就业方面都有优势的示范基地,争取每个县关工委至少帮扶一个示范基地,培养一个成活一个,使示范基地成为农村青年创业创新的成功样板,带动更多农村青年创业就业。
四要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进一步优化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组织“五老”积极参与乡村综合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预防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工作,更好发挥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人民调解、失足青少年帮教和移风易俗中的独特优势,优化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把流动留守困境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关爱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五老”工作室的作用,完善提升结对关爱、活动关爱、阵地关爱等关爱品牌。更加关注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抗压抗挫教育等实践活动,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要推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帮助农村家长增强监护责任意识和能力。
五要发挥“五老”独特优势,进一步推进城乡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合发展。要加强农村“五老”队伍建设,把本乡本土“五老”组织发动起来,发挥他们熟悉青少年及其家庭的优势,深入到户把青少年的生存发展情况摸清楚,开展常态化的关爱服务。发挥老校长、老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管理和开展教研活动,带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发挥老法官、老检察官、老干警熟悉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发挥老农技人员、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熟悉农业技术和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帮助农村青年提高发展产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与农业农村、科技、教育、科协等部门沟通联系合作,发挥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搭台唱戏、借台唱戏、同台唱戏,推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