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调查研究 >> 正文
甘肃省天水市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来源:天水市关工委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4/12/11    阅读次数:131


 

近年来,乡村振兴开启了“三农”工作现代化发展新征程。如何发挥农村关工组织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成为各级关工委面临的新课题。今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关工委组建专班,利用2个月时间,深入7个县区,对农村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天水市农村关工组织现状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人文始祖伏羲及女娲的出生地。现辖2区5县,113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2491个行政村,2023年底人口290.7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48.16万人,16岁以下少年儿童56.59万人。目前,全市设立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四级关工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和30%的村委会成立关工委,有阵地,有牌子,各项活动正常开展。乡镇和村组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有2360人,主要包括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医生、老军人,还有一些“乡贤”、乡土专家、老艺人志愿加入关工组织,常年参与活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市、县、乡三级关工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动员、组织、引导“五老”进农村、送温暖、献爱心,主动参与科技兴农、助学帮教、法律援助、健康宣传、文化传承等活动,自觉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一是主题宣讲活动广泛开展。全市各级关工委把百场万人宣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农村中小学校为主阵地,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先后组织开展了“喜迎党的二十大”“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践行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等百场万人主题宣讲活动。三年来,累计举办宣讲活动170多场次,3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同时,各级关工委以刊登优秀讲稿、展播宣讲视频、宣传党的政策等形式,鼓励“五老”为乡村振兴加油鼓劲,全市70多名“五老”宣讲员经常奔波于农村学校,打造了“富民兴陇话未来”“我为乡村振兴建一言”“乡村振兴我先行”等工作亮点。目前,全市53个乡镇关工委成立宣讲团,定期开展讲党史、讲政策、讲产业、讲传统活动,有力推动百场万人宣讲活动常态化开展。

二是关爱帮扶行动扎实推进。以关爱农村留守、残困儿童为抓手,动员市、县、乡三级“五老”就近关爱,同向发力,守护特困弱势青少年健康。全市开展“万人关爱帮扶”行动,700多名“五老”与1200名弱势青少年结成关爱帮扶对子,不定期开展家访看望、心理疏导、生活帮助、“亲情电话”等活动,成为扶危济困的联络员、放哨人、守护者。麦积区、武山县、清水县关工委先后成立“少年儿童救助金”“圆梦助学基金会”“一对一”帮扶协会等关爱组织,三年来累计发放救助金270多万元,救助青少年3200多名,解决了一大批青少年上学难、看病难问题。2023年,武山县鸳鸯镇成立全市第一个乡镇救助协会,标志着乡镇关爱帮扶工作开启新的篇章。

三是技术培训活动广泛举办。紧盯农业主导产业,积极组织“五老”举办果树栽培、田园管理、“陇原巧手”“科普之春”等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市关工委专门成立“农村工作委员会”,邀请农口部门退休的老专家组建工作团队,加强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麦积、秦安、武山、甘谷等县区以果品、蔬菜、辣椒等县域优势产业为重点,每年组织“五老”进田地、进果园、进苗圃,现场指导培训,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10多场次,8000多名青年农民提升了技术。目前,113个乡镇关工委全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活动,30多名青年农民成为致富能手。

四是农村老年人积极广泛参与。大力加强农村关工委建设,邀请农村老支书、老教师、老党员、老村医、老艺人、土专家、田秀才等老年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作用。截至2023年底,全市20多万名农村老年人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张家川县关工委推广“广纳八贤”的做法,将4000多名老村医、老艺人、土专家、田秀才等吸收到关工组织,有的已培养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骨干,常年参与村“两委”中心工作、红白理事会、村容村貌治理、校外监督管理等工作。

二、在的问题

从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整体来看,当前,乡镇关工委比较健全,但村级关工组织建设不够平衡,“五老”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常住农村青少年呈锐减趋势。首先,随着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农村教育实行集中办学模式,学校数量减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阵地由面向点集中,一些自然村的学生集中在镇政府所在小学、初中,寄宿学校或民房,致使关工职能有所弱化。其次,一些青少年跟随父母进城上学,有些村学出现“复式班”,有的年级“空挂档”,有的教室开始闲置,关工委服务对象呈下降趋势,“五老”作用明显下滑。第三,大量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眼界广、工资高,宁愿常年务工,不愿回村务农,有的青年农民甚至在外购房定居,有的连同父母一起外出,村内“挂户”、外地定居的情况越来越多。

二是农村传统产业失去竞争优势。当前,农业产业经营者老年人居多,他们思想保守,技术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让子女跳出“农门”,农业已成为他们养家糊口的最后保障,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的难度越来越大。其次,农村传统产业在经济为先的大背景下逐渐失去优势,一些传统手工艺、民间小曲、剪纸皮影等文化艺术传承者寥寥无几,面临失传的窘境,弘扬优良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第三,农村出现大量撂荒地,有的以租赁形式流转他人集中经营,有的直接撂荒杂草丛生。这一情况山地较多,川地次之。由此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关工委助力产业发展只能在政策和发展过渡期夹缝中求生存,困难增多,难度加大。

三是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缺少抓手。关工委工作坚持自愿、量力、就近原则,没有硬指标、没有硬任务,没有行政工作的强制性和推动力。在乡、村干部意识中,关工委工作不是中心工作,不影响大局,属于边缘工作。因此,有的乡镇关工委重视不够,有牌子无活动、有组织无人员,有的村委会关工委资料虽然齐全,但一直保存在抽屉里,停留在牌子上,汇报在口头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推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认知高度和重视程度,有别于行业部门工作,缺少有效的抓手,组织力、推动力不强。

四是“五老”作用发挥不充分。“五老”是农村的先进代表,是关工委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当前,乡、村两级“五老”较少,作用发挥不充分。究其原因,一方面,关心下一代工作由乡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在职干部抓落实、抓推动,“五老”参与较少,普遍存在代管代办的现象,志愿性的关工活动被赋予浓厚的行政色彩,不利于“五老”发挥优势。调研表明,全市60%的村尚未成立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由在职干部、专职书记和文书安排、推动、汇报。另一方面,许多农村“五老”家境殷实,多数在城区购买房子,有的看管孙子、有的帮助子女、有的身有疾病,有的在城乡两地居住,不能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农村“五老”作用不明显。

三、几点建议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五老”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和作用,各级关工组织特别是乡镇关工委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健全平台,让广大“五老”在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光发热。

(一)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引导“五老”“有为有位”五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各项政策的重要落实者从全市农村常住人口构成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占据农村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常年居住农村,承担着农业生产和家务劳作,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五老”具有政治、经验、威望优势,个人有能力,村里有口碑,是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乡镇和村组要高度重视“五老”作用,政治上尊敬、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让他们自觉参与乡村振兴。要健全完善农村关工组织,把有威望、有技能、有爱心的“五老”乡贤纳入关工组织,提升关工委的知晓率和影响力。要提高广大“五老”的社会地位,邀请他们参与重大活动,重要决策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及时看望慰问,增强“五老”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要做好“五老”服务,根据“五老”特长优势,量身打造活动平台,谋划关爱内容,制定帮扶计划,为他们发挥优势提供便利条件。

(二)积极动员,凝聚力量,确保“五老”“善作善成”。五老生活在农村,对青少年所思、所想、所盼最了解,他们的意见建议也最有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一些老医生、老支书、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熟知青少年的生活习性,对青少年问题看得最准确最透彻。他们被尊为“乡贤”,说话有分量,做事有分寸,说教有威望。要充分发挥“五老”乡贤的优势,动员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他们的经验威望优势,带动更多农村有生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动员“五老”乡贤参与关爱帮扶,在助学助助困、低保评选、政策落实等方面,多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因人施策,区别对待,不撒“胡椒面”,不搞“大水漫灌”,确保关爱救助措施见人见事见实效。要动员“五老”乡贤结对帮扶弱势困难青少年,利用左邻右舍的有利条件,经常登门看房,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帮助改进,真正让弱势困难青少年在关爱帮扶中健康成长。

(三)搭好平台,建好载体,动员“五老”“登台唱戏”。近年来,文化、妇联、关工委等部门积极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不断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为青少年全面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调研表明,在各级政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关爱帮扶青少年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五老”乡贤大有可为,优势明显。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动员“五老”乡贤担任“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开心农场”等教育阵地的管理员、教导员、讲解员,定期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让青少年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要传承民间优秀文化,动员乡村老艺人走进校园,传授剪纸、泥塑、书画、皮影、腰鼓等民间艺术,在手把手的学习中涵养青少年民族情怀、艺术情怀、家乡情怀,让更多中华民族经典艺术推广开来,传承下去。要引导文明风尚,动员“五老”乡贤参与关工组织、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协会,带头讲传统、讲民风、讲礼仪,倡导新风,抵制陋习,教育引导青少年孝老敬贤、尊师重教、知书达礼,懂得真善美,辨别假丑恶。

(四)强化培训,服务产业,支持“五老”“以师带徒”。天水是花牛苹果的故乡。同时,甘谷辣椒、秦安蜜桃、麦积苹果等果品业享誉全国,是天水农业支柱产业。当前,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农村出现大量撂荒地,农业产业受到很大影响。调研表明,农村种植、养殖大户,一般经营多年,他们经验丰富,有土方法,也有新技术。乡村两级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土专家、田秀才,动员他们“传经送宝”,为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条件。要发挥“老园艺”“老兽医”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返乡指导,参与“万人结对帮扶”行动,引导更多青年农民留在农村、守住土地、发展产业。要发挥“老艺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学习培训,打造特色产业,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引导和带动更多青年农民投身传统产业发展。要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地缘优势、旅游资源、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化、集群化产业链,动员更多青年农民参与产业发展,拓展创收渠道。

(五)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组织“五老”“传经送宝”。从全市关工委“五老”队伍来看,市、县、乡三级关工委都有“老技师”“老园艺”,有的关工委甚至聘请了长年从事旅游、园林、养殖等方面的资深专家。各级关工委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经常组织他们进农村、送技术,指导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要把“五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充分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技术指导,市、县、乡三级关工委组建“五老”专班,定期开展果树栽植培训、科技下乡、产业指导等活动,自觉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要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五老”深入农村,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