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的实践和思考
金塔县关工委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心下一代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生力军,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健全关心下一代工作长效机制,更好地关心、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担当民族复兴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之以恒,以抓铁有痕的精神,助力党委、政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历史赋予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同志光荣的使命和责任。
一、基本情况
(一)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完善。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特别是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的深入推进,我县已经形成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四级关工委组织网络,乡镇、村(社区)和中小学校关工委全覆盖,全县关工委组织已达到132个,其中“五好”关工委达到81.6%。全县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和充实基层关工委“三结合”领导班子,80%的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由“五老”担任常务副主任,一些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相对年轻,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进入关工委领导班子,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些从事过党建、政法、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工作的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整体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健全完整的工作制度基本形成。各级基层关工委坚持以“创学”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普遍建立了工作、会议、学习、培训、考评、表彰奖励、信息通报等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适时开展培训和互学交流活动,为各项任务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五老”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县各级关工委从实际出发,积极采取组织发动、典型推动、“五老”带动、表彰促动等措施和领导谈话动员一批、有关部门推荐一批、上门求贤聘请一批、为“五老”办实事凝聚一批、用事业吸引一批的有效办法,把尽可能多的“五老”吸纳到关工委队伍中来,全县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五老”达537人,占到总数的31%,其中,有106名“五老”经常性参与关工工作,占到骨干总数的20.1%,各级关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主体作用发挥日益明显。
(二)“四纳入”要求已渐成规范。一是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发(2009)8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和甘办字(2015)10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关心下一代的通知》两个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措施办法,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关工委组织逐步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纳入年度工作安排布署。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入党委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从制度上强化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在全县党建工作中,提出“党建带关建”,把有党组织的单位成立关工委作为党建工作一项内容常抓不懈,定期督促查检;各乡镇、相关部门和社区、学校召开工作会议,必须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内容,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各乡镇、相关部门和社区、学校必须明确分管关工委工作的负责人,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做到组织有人管,工作有人抓,不断线,不断档。三是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文明委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列入“强化公民道德建设”项目,实行统一检查和考评,主要内容涉及成立未成年人教育领导组、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和示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大历史纪念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等方面,有力促进了全县关心下一代事业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是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管理。县关工委工作、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按财政规定统一程序,规范列支。乡镇关工委工作经费与党建工作一同纳入年度预算,有的乡镇(社区管委会)政府每个年度还适当安排各村(社区)关工委经费,有的根据工作需要实报实销。各学校关工委与本校部门联合开展活动,经费在学校列支。
(三)“五老”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新常态。一是积极参加政策理论学习,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级关工组织采取以会代训、印发资料、公众微信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精神,着力把握党的方针政策,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定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做到思想不落伍,行动不掉队,工作方向明,任务清,措施实,始终保持饱满热情,昂扬斗志,使命感和荣誉感倍增,信心满满。二是积极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坚定“四个自信”。广大“五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重大时间节点,积极以“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为载体,每年坚持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两史两情”“中国梦”“双学双争”“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和农村“讲学创奔”、企业“育青工程”等主题教育和素质养成实践活动100多场次,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中国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做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创造安全健康成长环境。广大“五老”充分利用自身的经验和威望优势,紧紧围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积极开展送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行动,每年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律服务50多场次,受益2万多人次,有力增强了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意识。积极参与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和社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两校一中心”阵地作用,确保城市4个社区和19所学校达到创建标准,12所学校命名为预防毒品犯罪示范学校;同时,积极与文化、教育、交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特别是网吧监督管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安全环境。广大“五老”还积极参与了环保志愿者、交通协管员、纠纷调解员、行风监督员、爱心志愿服务等团队,积极开展“老少共建”活动,成为社会综合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充分动员“五老”注册甘肃省离退休干部之家,省市关工群,积极上网发声,真正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增添了正能量。四是积极参与青少年关爱帮扶活动,体现老有所为价值。广大“五老”充分发扬扶危济困,关爱后代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紧跟时代要求,适时融入中国关工委“十百千万”关爱工程,积极投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重点围绕“孤、单、残、困、留”等特殊青少年群体,采取“大手牵小手”“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普法帮教、生活救助、心理咨询和疏导等关爱活动,量力而行,力所能及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确保了特殊困难青少年有学能上,有病能看,有困能帮,健康快乐成长,问题青少年转化率达90%以上,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证明,充分调动“五老”人员积极性,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促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但毋庸讳言,“五老”队伍的壮大和作用发挥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个别乡镇、村党组织对关工委队伍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上存在“滑坡”趋势,忧患意识不强,有的乡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有的还偏面地认为“老同志以休养为主,不要多管闲事,到乡镇、村和学校干事,给我们找事甚至带来麻烦”等等,“五老”发挥作用的主动性难免打折扣,致使积极性不高,工作的动力不强。
(二)基层关工组织的“五老”力量薄弱。从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五老”人员长期在城里居住,基层单位动员的“五老”数量明显不足,2—3人左右较多,5人以上的较少,真正能够沉下去参与关工活动的“五老”人员尤其是乡镇、村和农村学校较少,民营企业少之更少,并且整体上存在年龄偏大、结构单一、后续力量不足、工作活力不强等问题。
(三)落实相关政策和精神还有一定差距。部分乡镇、部门对省委办发〔2009〕88号、甘办字〔2015〕107号文件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不到位,在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上有差距,特别是班子建设上,有的基层关工委没有达到配齐配强的要求,常务副主任交替不及时,还有个别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在位不在岗,存在配不齐或没有专兼职干部、活动场地、工作经费落不实的问题。
(四)“五老”队伍服务保障上还缺乏力度。“五老”队伍是关工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工作的主体,也是关工委的优势。如何动员更多地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少数基层组织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号召不力,“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五老”开展活动没有交通等方面的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培育担当民族复兴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工委长期而艰巨的中心任务。我们要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切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贯彻“四纳入”基本要求,强化长效机制建设。省委办发〔2009〕88号、甘办字〔2015〕107号文件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措施,各级党组织要再学习、再领会,深刻把握要义,吃透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党建带关建的创新优势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党委既要确定专人分管关工委工作,又要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更要切实纳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关工委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决算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形成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积极创造环境条件,不断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一是发展壮大“五老”队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充实“五老”队伍,继续采取“组织出面动员一批、典型带动引导一批、骨干吸引请出一批、表彰促动凝聚一批”的办法,动员更多身心健康、德高望众、有事业心、有热情,特别是新近退下来的老同志和基层新“五老”(老党员、老村干、老土专家、老民间艺人、老乡贤等)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并采取联建联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吸引更多“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优化人员结构,增强工作活力。二是加强“五老”学习提升。针对部分老同志年龄偏大,对一些新政策、新知识接受能力慢,尤其是还不大熟悉信息化网络时代大数据工作要求等实际状况,采取县级关工委培训乡镇、部门、学校、企业关工委班子成员,乡镇关工委负责培训村关工领导小组成员的分级培训办法,并且县乡两级每年坚持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特别是对新进班子的成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之尽快掌握工作知识和提高领导能力,不断适应工作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三是营造“五老”舒心环境。积极建立基层立关工委工作经费预算与执行制度,规范、统一落实关工委“五老”人员工作性补贴,改善部分关工委办公条件,对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等方面给予特殊关心和照顾,密切保持与“五老”的沟通交流,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热心为“五老”工作服务,尽力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做好协调工作,诚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五老”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三)激发“五老”工作热情,着力开展教育关爱活动。在队伍建立起来后,如何进一步引导好、发挥好“五老”的优势作用上,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又要注重创新思维多方面思考,关心爱护“五老”,充分调动“五老”的积极因素,激发“五老”参与朝阳事业热情,从“要我干”升华到“我要干”,做到“为中有乐、乐中有为”,达到奉献与收获双赢的效果,持久地发挥主动作为的积极性。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广大“五老”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思想作风,对青少年教育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把他们组织起来,深入到青少年当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有说服力。在教育中,除了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对青少年教育之外,每年坚持抓好一两个有影响的主题教育,使青少年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爱党爱国情感,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不仅是“五老”的思想政治优势所在,也是关工委组织的主要任务,更是党和政府最需要“五老”出力的地方。我们要摸清他们各自的特长、优势和身体健康情况,组织“五老”人员组成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主体的宣讲团,撰写宣讲稿,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作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报告,参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鼓励他们当好未成年人理想信念教育的报告员,思想道德教育、校外教育的辅导员,优良传统的宣传员,文化市场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义务监督员,帮教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员,家长学校和青少年政治、科技培训学校以及科技扶贫的培训员,使更多的老同志发挥优势,更多的青少年从中受益。三是持之以恒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法治教育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要组织“五老”人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法律“两送四进”“普法教育”等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举办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手抄报、漫画比赛;组织“五老”成立法治宣讲工作团,深入到学校进行禁毒、反邪教、反恐、反欺凌等宣传;举办报告会、图片展,发动老同志对失足青少年开展帮教活动等,帮助广大青少年在头脑中筑起第一道防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四是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广大“五老”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发挥“五老”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五老”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心聚力。要重视发挥各级关工委“五老”关爱团、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提高致富本领、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创业能力。要高度关注困难青少年群体的学习、生活,想方设法为青少年成长排忧解难。按照政府出资、社会募集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关心下一代助学助困协会,搭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助学助困的有效平台,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责任编辑 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