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酒泉 >> 正文
酒泉市阿克塞县: 青少年架起连心桥 石榴籽共筑团结梦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09/01    阅读次数:88


 

近年来,阿克塞县关工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抓实四项工作”为抓手,引领各族青少年在思想共鸣、交往交融、实践奉献、文化传承中凝聚心,推动各族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厚植家国情怀,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春篇章。

抓实“思想铸魂”,筑牢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根基。各基层关工委始终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各族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常态化开展参观民族博物馆、“国旗下的讲话”“党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邀请老党员、老战士讲述革命年代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让青少年在鲜活的故事中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利用国庆节、建党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演讲、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10余场次,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红色基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密码,为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注入信仰力量。

抓实“平台建设”,奏响青少年交往交流青春华章。各基层关工委着力搭建多元化平台,打破各族青少年之间的隔阂,让他们在共同参与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创新开展“石榴籽课堂”活动,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各族青少年课后相聚的“快乐驿站”。在这里,不同民族的孩子一起看书、做游戏、聊心事,在轻松的氛围中消除陌生感。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吸纳各族青少年加入,共同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敬老助残等志愿活动,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包容差异、互助协作,友谊在实践中不断升温。同时,举办“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邻里文化节”等活动,通过各项小游戏、民族歌舞等,让青少年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在团队协作中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年内,开展“石榴籽课堂”暑期托管活动15期,举办各类青少年文体活动12场次。

抓实“精准服务”,贡献青少年挺膺担当青春力量。各基层关工委通过精准对接青少年需求,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展现担当,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实践中开花结果。针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学习需求,组织“一对一学业帮扶”活动,由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在辅导功课的同时,分享各自的生活习俗,实现“学习互助、文化互鉴”。关注特殊家庭青少年的成长,开展“暖心陪伴”行动,组织各族青少年志愿者定期看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送去文具、书籍等物资,陪伴他们做手工、讲故事,让他们在关爱中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目前各基层关工委开展“学做雷锋”、圆梦“微心愿”等系列服务活动10场次,慰问帮扶困难儿童28人次。

夯实“文化浸润”,点亮青少年多元实践精彩假期。各基层关工委通过深入挖掘和生动展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使青少年在文化熏陶中深刻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借助寒暑假契机,精心组织“非遗文化体验日”活动,教授青少年制作手漆扇、扎染等技艺,并详细讲解其背后的民族故事。在亲自动手实践中,青少年们不仅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更学会了尊重和欣赏文化差异。此外,举办“民族团结文艺汇演”,各族青少年自编自演精彩节目,维吾尔族舞蹈的灵动、哈萨克族歌曲的豪迈、汉族快板的诙谐……舞台上,多元文化元素交相辉映,台下掌声如雷,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承,情感在分享中不断升华。今年以来,各基层关工委已组织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红色故事会、猜灯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余场,覆盖青少年200余人。

阿克塞县关工委以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为纽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植各族青少年的心田,走出了一条“区域联动、文化浸润、实践育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路径。下一步,县关工委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以青春之力浇灌团结之花,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