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关工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陕西省关工委   作者: 陕西省关工委    发布时间: 2014/02/13    阅读次数:9777

关工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陕西省关工委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最近以来,陕西省关工委组织老同志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挥‘五老’优势,做好关心和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相关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顾秀莲主任的《积极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辅导报告,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对加强青少年教育和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现联系陕西省的实际,就发挥关工委和“五老”的作用,开展青少年教育、参与社会管理作以下理性思考和实践体会的回顾与汇报。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是一支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主体的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型社会组织,陕西省关工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这些年,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城乡人口结构组成的变化,“五老”的队伍也不断增加。广大“五老”遍及农村和社区,在退休之后,由过去的“机关单位人”变成“农村人”、“社区人”,应该说这是一个新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而广大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也都生活在农村和社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关工委作为以老同志为主体的新型社会组织,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其工作性质从广义上讲属于社会管理的范畴。实践证明,教育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环节。充分发挥老同志政治、经验、威望、时空和亲情等优势,通过关爱、教育、帮扶,为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尽其所能,是党和政府对老同志的期望和要求,也是关工委工作适应新形势,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必然选择。

  一、关于对关工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支撑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关工委老同志参与社会管理很有必要,其理论支撑如下:

  第一,关工委的职能和“五老”的优势决定了其参与社会管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现阶段我国基层政权的组织构架看,是乡镇(街道办事处)。而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延伸的村民(居民)自治组织,在农村是村民委员会,在城市是居民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其相应的党组织是基层党支部(党委),而发挥“五老”作用的基层关教组织一般是由村(社区)支部书记、村委会(居委会)主任担任关工委主任或组长、组织辖区老同志参加各种社会管理和志愿者工作。目前我省参与关心下一代活动的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已突破40万人,遍及广大城乡,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人口群体,也是一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广大“五老”所具有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和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这一群体开展青少年教育、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投资小、成本低、效果好,是其他职能部门、社会组织所不具备或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这批不占编制、不拿工资、具有独特优势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作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符合中央机构改革精兵简政的总体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有力量承担关心下一代参与社会管理的部分职能。基于此,我们去年初邀请省委政法委社会管理办公室、司法厅的负责同志一起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探讨关工委老同志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并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邀请省综治办的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明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工委的工作重点和相应的措施对策,工作重点有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参与网吧监督、参与文明村镇(社区)建设等工作。

  第二,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情,特别是目前农村人口的现状决定了关工委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丰厚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19亿,占8.8%。据有关方面预测,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预计为2.0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8%。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开展了关于“人口红利”问题的研究,所提“人口红利”中的劳动力抚养比,就是指劳动力(即指人们参加工作至退休年龄)人口的数量(或称劳动年龄)占总人口的百分数,这个比值越高,人口红利越高,一个劳动力所供养的人口平均数就少,就有人口红利。反之就低,人口红利就低,也就是一开始提出的“静态人口红利”。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的健康水平、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以及从事社会劳动强度的降低,人们的“劳动年龄”或“参与社会管理年龄”的上限可相应提高,因此就提出了“动态人口红利”的观点,目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2010年已达到73.5岁,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提供的数据,预测2025年和2050年将分别提高到76岁和79岁,因此发挥老年人才优势、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管理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政策,重视发挥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势在必行。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而这些老年人则更多的承担着农业生产和照料、教育、保护孩子的重任,因此组织老年群体参与社会管理,实行“老少共建”文明村镇(社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第三,各级党政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视和中、省领导同志的批示是关工委参与社会管理的精神动力和政策依据。中发[2004]8号文件就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段专门论述,这就是“要建设好……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队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及建设工作队伍。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支持他们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贡献力量。”多年来,中、省领导同志对关工委的工作都曾作过多次专门批示,并对“五老”的奉献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为关工委组织的性质、任务给予准确的定位并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政策依据。

  第四,近年来关工委老同志参与社会管理的实际效果证明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大有可为。多年来关工委的工作实践证明,这一以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开展青少年教育和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帮教问题儿童、关爱特殊儿童、融洽代际关系、调解基层矛盾、维护和建设健康文化环境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广大老同志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关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剧,也随之而来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培养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劳务输出量大,这个问题尤显突出。这里所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仍留在农村的儿童。为了全面了解全省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省关工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据陕西省教育厅统计,2012年全省中小学在校学生有460.3万人,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有118万人,以上两项合计578.3万人。经省妇联和关工委等有关方面调查后估算,留守儿童约为130万人左右,已占到全省在校学生的22.5%,其中约占农村学生的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家庭教育、家庭监护乃至亲情缺失等问题。在向省委就关工委工作专题汇报后,省委对关工委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特别指出要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有,一是组织各级关工委开展调查研究,对就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教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二是组织农村“五老”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作“代理家长”(代理监护人)。三是在组织的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校外活动中心、课外辅导站、暑假(寒假)夏令营活动中,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给予重点帮扶。四是配合地方政府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和生活的帮助,为他们办好实事。从这些年来的实践看,我省各级关工委和妇联等各社会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效明显。在这方面各市区县从自己实际出发,创造了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我省石泉县建立了留守儿童校外活动中心,2009年11月被全国妇联等部门授予“全国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铜川市关工委在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向市委提出了有情况、有建议、有措施的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由关工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深入研究,提出对策及责任分工,确保留守儿童问题得以较好解决。铜川市市委市政府确定,由市关工委牵头主动联合职能部门召开相关会议,成立全市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铜川市留守儿童之家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铜川市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下发,目前各区县均已落实了1—2万元的留守儿童之家创建资金,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共完成了6所留守儿童之家的前期创建工作,在硬件方面都落实了大致约6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统一制作了标牌,配备了电视机、电脑、亲情电话、桌椅橱柜、图书报刊和文体器材等。在软件方面,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关爱队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活动计划,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进步成长记录簿册,并设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春大行动”,招募青年志愿者500名,与410名农民工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对子;招募了10名“爱心妈妈”巾帼志愿者,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及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联合人社局为2350名留守儿童父母开办了职业技能培训;为115名留守儿童父母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20万元,对272名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了创业培训等。商洛市商南县各村关工委积极与学校配合,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安装了亲情电话,随时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联系,加强亲情沟通;在村小学开设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聘请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品德、健康进行全方位关爱,形成了一套“村关工委+村小学+留守儿童监护人+留守儿童”四位一体的亲情管理模式。合阳县关工委从关注县城私人创办的“学生公寓”入手,强化撤点并校后流入县城学习生活的农村未成年人的教育管护。他们组织“五老”深入“公寓”进行调查,就“公寓”的现状、学生管理、解决办法等向县委县政府作专题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及时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公寓”的监管,同时委派“五老”经常性制度化检查,使公寓管理中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新城区是西安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一个区。2010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区外来务工人员随带子女有小学生14699人和初中生6454人,分别占全区小学和初中学生总数的35%和26%。针对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对第二故乡归属感弱、家庭经济状况差、校外文化生活单调、家庭教育滞后等现状,区关工委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子女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书籍,举办关爱农民工子女成长大讲堂等活动,努力使农民工子女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最大限度获得一种人格的尊重、精神的平等和文化的认同,学会用乐观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同享蓝天下的温暖,共同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营养状况,2011年,在中国关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向我省商洛、宝鸡、渭南等市的六个国定贫困县的95所学校捐赠了营养厨房设备,价值约500万元,受到了这些学校师生的普遍好评,使这些学校同学们吃上了可口的营养餐,改善了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一项目到2012年已覆盖全国六个省区,荣获民政部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的殊荣。在我省贫困地区学校的积极争取下,今年由我省4个市、13个县区的150所学校自筹资金200余万元(约占费用30%)、安利基金会补助价值500余万元,共计约折合经费750万元,向留守儿童集中的150所学校配备营养厨房设备各一套,共150套,努力把这件好事做好。

  三、关于对营业性网吧的义务监督和网瘾少年的帮教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与青少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除了其正面效应之外,各种以前不曾遇见的负面影响也纷至沓来。为及时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复杂性和负面影响,按照中办[2009]6号文件精神,关工委“五老”积极介入对营业性网吧的义务监督。与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在全省聘请3200余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开展对营业性网吧、文化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等的监督巡查。联合省文明办等五单位下发了《关于发挥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监督工作的通知》,开展对受聘监督员的岗前培训、上岗服务和巡查受理,并在全省以省文明办、省关工委的名义表彰31名“五老”志愿者网吧义务监督员。经过努力,可以说目前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网吧、网络有害信息得到了明显的净化。我们在开展监督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安全上网、大力推进绿色网站建设,受到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如在这方面我省工作做的比较好的渭南市,主要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市委常委会把网吧和社会文化市场的监督巡查作为市、县两级关工委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使关工委老同志“出师有名”,巡查理直气壮;二是市委市政府从财力上支持老同志巡查监督,市、县两级财政对关工委老同志开展网吧监督列入专项经费,对“五老”监督员开展监督活动的补贴报酬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关工委一班人对“五老”参与网吧监督认识上有高度,工作有思路,目前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老同志参与网吧监督的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比如他们提出的在网吧监督工作中参与不旁观(就是积极搞好网吧监督工作,不做旁观者)、尽责不依赖(监督员应按规定主动尽责,而不推脱责任)、劝阻不蛮干(对于网吧违规经营,出现未成年人进入等现象,要主动劝阻,依法办事,又要注意方法)、温和不冷淡(在监督工作中提倡文明劝阻,温馨说服,处理好监督员和网吧业主、未成年人的关系)、监督不办案(对网吧违规情况应进行规劝或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而不亲自处理违法违规案件)的基本工作原则,就很有借鉴意义,我们也及时在全省进行了推广。

  四、关于“五老”参与文明村镇(社区)建设中的相关工作

  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村镇、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基本细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和重点。而以村镇、社区为家的“五老”应该说是这种文明创建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这支队伍将越来越大,更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方面,我省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紧扣三个结合,即与党政中心工作结合,与青少年的特点所求结合,与“五老”自身实际结合,不断创新思路,拓展工作领域,谋求实际效果。

  在农村,我们号召“五老”发挥自身特有的威望、经验优势,主动参与文明村镇和新农村建设,参与基层民事化解基层群众诸如邻里纠纷、家庭不和等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我省各级关工委近年来在这方面尝试建立了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政策宣传员、化解纠纷矛盾的调解员。这三支以“五老”为主体的队伍,很受群众欢迎,也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他们以其自身的工作实绩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政府的支持。比如:有的村在换届时,各种矛盾集中出现。信息员及时把这一情况反映到乡上,乡镇党委及时组织干部和“五老”宣传政策,讲明利害,化解误会,把矛盾尽力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换届选举工作程序合法,体现民意、公平公正。同时,为丰富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渭南市的市、县两级关工委近年来以创办农家书屋为突破口,全市3203个行政村中建有农家书屋的就达3109个,覆盖率为98.3%,其中藏书量5000册以上的有128个,万册书屋48个。

  在城市,我们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孤残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孩子、帮教“问题少年”、转化失足青少年等作为重点,着力从人文关怀、教育帮扶、心理呵护等方面尽其所能,为其服务。省关工委坚持多年来利用节假日深入到少管所、看守所和监狱面对面地帮教犯罪青少年,成为一项品牌性活动。西安市未央区关工委和检察院联合在企业、社区的支持下创办了“未成年人帮教基地”,对3名不予起诉、2名被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送帮教基地,既有效解决了放任自流与可能重新犯罪的问题,又避免因劳动教养给这几个孩子留下污点,通过学习、参观、劳动、旁听审判、座谈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罪错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下定决心走出阴影,重新做人。目前,3名不予起诉的未成年犯已顺利回归社会;2名正在“帮教基地”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帮教,这种形式效果很好,家长深为感动,并积极配合教育。这也为关工委进一步帮教工作,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西安市各地关工委广泛开展了学校放假我开学活动、积极推进“四点半钟学校”,并依托社会资源创建各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咨询疏导、学习辅导和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很受家长的好评。

  总之,关工委和“五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新课题,尽管我们这几年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也进行了一些探索,还仅仅是初步和粗浅的,下一步我们将在学习中央部署和政策,借鉴兄弟省市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实际,着力从以下几方面继续深化和加强:一是继续加强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开展网吧义务监督、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积极探索加强有效的长效机制。二是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帮扶弱势少年儿童、帮教问题少年和失足回归人员为重点,总结典型经验,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工作品牌。三是在组织老同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上有所突破。积极配合基层司法所、民间调解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做好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共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省关工委理论研究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关工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定位、措施等,更好地指导这项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升到新的境界。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