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与思考
宁夏回族自治区关工委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012年7月,中国关工委召开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会议,顾秀莲主任在会上提出:“各地区、各行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关心下一代工作也应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希望大家研究一下关心下一代文化的特征”。中央的决定和中国关工委的要求,对我们有很大的教育和启示,研究和推动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摆上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议程和列入重要工作。回顾宁夏关工委成立25年的历程,随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不断拓展,关心下一代文化也在发展,已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具有丰富的内容。
一、关心下一代文化在发展
宁夏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有一个从自为到自觉的过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前,应当说我们对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是不自觉的,对它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是不够高的。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关心下一代文化,它是客观存在着的,而且随关工委工作的拓展在不断发展。
1.主题教育常抓不懈
1998年以来,我们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重要节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忆长征,学传统,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活动,“传承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迎十七大诗词书画大赛”,“了解宁夏,热爱宁夏,建设宁夏”、“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美丽心灵,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等等主题教育,至今已有16个年头,从未间断。这些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参与面广,少者有30多万青少年参加,多者达70多万人。有些活动,比如“三个了不起”的演讲比赛和征文,不仅青少年参加,教师、家长也都参与其中,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效果显著。比如迎十七大诗词书画比赛,参赛作品有1000多幅,中华优秀文化引进了学校,引进了课堂,使一些学校停了很久的书画课得到恢复,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发扬,青少年的心灵得到了陶冶。
2.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究逐步开展
在中国关工委的指导和自治区关工委领导的重视下,宁夏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究逐步开展。2008年,我区召开第一次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3篇,重点交流各地关工委工作经验,推广了石嘴山创建社区零犯罪经验,吴忠市“四点半”学校的经验等。2011年,召开了第二次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重点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23篇,其中有一批质量较高、很有价值的文章。如“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谈话精神的调查报告”,由于内容详实、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批转教育部门研究,中国关工委也全文转发。“关于网吧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调查”,自治区党委时任书记陈建国作出了批示。《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促宁夏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文,《宁夏日报》、《中国火炬》、《中国日报》先后刊登。《试论“三句话”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文,《宁夏日报》、《中国火炬》先后刊登。上述两篇文章还在全国和中国西部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目前,正在准备第三次理论研讨会,迎接中国西部第四次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召开。
3.民族团结教育深入进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宁夏还有30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自治区关工委1988年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教育。1998年,自治区成立40周年,我委派了3名“五老”参加自治区报告团,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宁夏山川,宣讲20多场次,听众达万人。自治区成立50周年时,我们编写了《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宣讲提纲》印发各地,全区共派出500多名“五老”深入学校、社区和部分企业进行宣讲,听众达30多万人次。2010年,按照中国关工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区青少年中进行了《中华魂——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历时8个月,有570多名“五老”深入基层宣讲。这里想特别提到的是,我们还应邀到4所监狱作了“统一、团结、反对分裂”的专题报告和“弟子规”宣讲,许多服刑人员在座谈发言时痛哭流涕,悔恨自己犯罪,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表示出监狱后一定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维护祖国的统一团结,万名服刑人员写了心得体会。这次活动有40多万人参加。我区的民族团结教育已进入经常化、制度化,纳入大、中、小学教育课程。
4.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形成网络
伴随着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关工委、妇联、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家庭教育、社区“四点半学校”也迅速发展。目前,宁夏有家长学校3048所,家长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48690人次,“四点半学校”(校外辅导站)509个,参加辅导站的学生有455500人。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结构的一个重大变化。“三结合”教育形成一体,开创了整体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
5.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融入生活
广大青少年以雷锋、郭明义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成为了队会、团会的主要内容,日行一善,参加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弘扬科学精神,远离邪教、远离毒品,抵制封建迷信和不良行为,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追求的一种时尚。
6.用诗词书画陶冶青少年情操
为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2007年,我们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了迎十七大诗词书画大赛。共收到作品1000多幅,并举行隆重地颁奖大会和书画展,自治区党政领导到会祝贺并颁奖。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自治区关工委、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在青少年中开展“心向党,走科学发展道路,做合格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除了派“五老”深入基层宣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外,还策划了“心向党,迎十八大,全区青少年书画大赛”,收集了4000多件参赛作品,展出了264幅作品,自治区领导和我区书画名家也送来祝贺作品,展厅内设专台,供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同学们的书画作品,体现了“发展、创新、和谐、团结”、“心向党,喜迎十八大”的精神和主题,反映了我们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充分反映了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伟大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提高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欣赏力,促进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2013年,自治区关工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书画艺术团,聘请一批书画名家指导青少年创作。
7.关心下一代文艺活动初步开展
中宁县新堡镇“夕阳红”农民文化大院是我区关心下一代文化的一个典型。这个大院成立于2007年,最初是由73岁退休回族干部杨风梧在自家农村土院里和几名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因兴趣爱好聚在一起自娱自乐。他们的演唱深受青少年和群众的欢迎,引起镇关工委的重视。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他们把兴趣爱好融入关心下一代宣传教育中去,施展才华,发挥余热。镇政府给了4间房子作为活动场所,先后投入5万元活动经费。5年来,已由昔日的自娱自乐的乡土小戏班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团队,人员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多人,年龄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57岁。到目前为止,已在本县和周边县市及自治区等城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演出400余场,观众30万人次,各种节目60余个,其中自编节目30个。内容是爱党、爱国,爱家乡,尊老爱幼、关爱未成年人、法制、科技兴农等方面。他们自编的节目《助学》,反映了关工委的性质、任务,澄清了社会上一些人对关工委的误解,如把关工委说成是“攻关委”。2010年,他们还应邀参加了上海世博会“金玉兰奖”艺术大赛,《夸夸咱的红枸杞》、《和谐赞歌唱不完》节目,荣获金奖。2010年还参加了第十二届香港“金色年华”艺术邀请赛,《和谐家园》获表演金奖。为了进一步发展关心下一代文化,2013年初,我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名人艺术团,任务是运用文艺形式宣传中央、自治区党委对关工委工作的指示,宣传关工委的性质、任务、“五老”精神,宣传关心下一代的先进典型。关心下一代文艺宣传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二、关心下一代文化的思考
1.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关心下一代文化,它的内涵是什么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关心下一代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凡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用于教育青少年的,均可称为关心下一代文化。从狭义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各种教育方式,就是关心下一代文化。简单一点说,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于教育青少年的,均可称为关心下一代文化,其核心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从狭义上来讲,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关心下一代文化的核心,它规定着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方向。把青少年的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关心下一代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目标。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关心下一代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这“两个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利用红色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3)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推动他们学法守法。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4)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关心下一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诗词书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广泛开展这项工作的教育普及活动。
(5)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2.关心下一代文化的特征
一是传承性。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延绵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卧冰求鲤”等等优秀中华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过程中,培养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64字的创业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都深刻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这充分说明,关心下一代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下一代文化具有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二是先进性。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社会文化前进的方向,具有先进性。关心下一代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先进性。它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保持文化的、前进的政治方向。它在目标上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在内容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对青少年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领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关心下一代文化具有先进性的表现。
三是实践性。关心下一代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宁夏关工委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始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比如:今年在全区青少年中进行“培育美丽心灵,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主题教育,广大五老不仅讲历史、谈辉煌,展望未来,更注意引导广大青少年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实干中放飞梦想,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少年从小好好学习、立志成材的热情和信心。涌现了一批心灵美的青少年,为实践中国梦树立了榜样。事实告诉我们,关心下一代文化,重在实践,离开实践,关心下一代文化就会失去价值,就不能健康发展,也不可能发展。
四是实效性。关心下一代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有着相对的独特性和巨大的反作用,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着实实在在的影响。从宁夏各级关工委的工作实际不难看出,关心下一代文化具有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能够从心理上、感情上潜移默化地教育青少年、感染青少年、引导青少年,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实际影响,进而对家庭这一社会组织细胞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发现,凡是关心下一代工作搞得好的地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也较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相对薄弱的地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问题就相应较多,可见,关心下一代文化有着明显的实效性。
以上四个特征是关心下一代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共有的。此外,还有两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合力育人”和“和谐互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因而需要由共同目标和参与人的意志共同形成合作力量。它要求在安排上要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要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要相互补充,在教育目标上要相互一致,从而形成整体合力。
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也发挥着关心下一代文化的中心和关键性作用。这些部门对青少年的情况比较熟悉,有组织、有机构、基本上是在职干部,力量比较强,教育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在整个青少年教育上起龙头作用。关工委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工作组织。关工委的最大优势是有一大批老同志,他们具有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独特优势,是建设关心下一代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其它群体无法取代的。但是,它不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渠道,只能是拾遗补缺,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社会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基础。社会的细胞是家庭,家庭是教育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父母又是子女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未成年人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社会中的社区在教育未成年人中起着平台作用,社会教育社区化是当前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学校、家庭联系的枢纽。它可以和学校联合办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校外活动,使社区成为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愉悦身心的乐园。
二是关心下一代文化的无私奉献。文化是劳动的精神产品,是有价值的。但是一旦用于关心下一代教育,它就具有公益性,文化的价值就被无偿使用。“五老”的劳动也是无私奉献。这是关心下一文化与其它领域文化的一个最大区别。
3.如何推进关心下一代文化发展
第一,必须有文化自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精神旗帜。各级关工委要有发展关心下一代文化的自觉,就是要对关心下一代文化在整个关工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认识。对关心下一代文化发展规律有正确把握,对发展关心下一代文化有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关心下一代文化自觉不仅是推动关心下一代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且关系着关工委的前途和命运,可以说,没有关心下一代文化,关心下一代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关工委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所以,各级关工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文化自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把发展关心下一代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关心下一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文化在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作用。
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关工委的任务已经很重了,再加上搞文化,是不是揽得太多了。其实,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内涵,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做了,现在是要站在发展和繁荣关心下一代文化的高度,增强自觉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感做好关心下一代文化工作。
第二,必须把握关心下一代文化发展的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为关心下一代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关工委成立20多年来,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也为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工作基础,而且有了一批以“五老”为骨干的队伍。这些都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这就需要我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准确把握全党、全国发展大局,准确把握青少年的文化需求,以奋发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谱写关心下一代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把握关心下一代文化发展的机遇,必须精心策划,做好规划,有计划的实施。比如:青少年课外读物,特别是精品读物,要与教育、出版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有计划的出版。再如,城乡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图书馆,目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如何发展,怎样发展,需要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意见。
第三,必须有一支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是关心下一代文化工作的基础。宁夏有8.5万名“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是发展和繁荣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基本力量。这支队伍要随着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而壮大,特别是要吸收老教师、老文艺工作者参加。文化队伍建设的着力点要放在基层,加大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改变关心下一代队伍的结构。
第四,必须打造品牌。有品牌,关心下一代工作就有吸引力、凝聚力,就有生机和活力。我们要总结主题教育、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的经验,要创作反映关工委工作方针、定位、“五老”精神的理论文章、艺术作品、文学作品、调研报告。宁夏是少数民族地区,还要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关心下一代文化产品,这应该作为打造品牌的着力点。
第五,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关心下一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要舍得在文化上投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争取非营利机构、社会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