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研究交流 > 经验交流 >> 正文
红色驿站筑堡垒 网格关工暖童心
来源:   作者: admin    发布时间: 2025/10/20    阅读次数:119


 

两当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关工委主任  徐永明

 

两当县地处陇南市东北部、甘陕交界处,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流经甘肃第一县。全县辖6镇6乡5个社区116个行政村,人口4.6万人,青少年儿童1.51万余人,因红色、生态资源富集被誉为“红色福地、生态家园”。近年来,两当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党建带关建”主线,立足人口小县实际,创新探索“红色驿站+网格关工”融合治理模式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从“广泛覆盖”到“精准滴灌”深化转化,实现关爱网格化、服务精准化、工作常态化的青少年关爱服务新格局。

一、融网筑基强格,创新“双轨并行”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关键作用,推动力量下沉、资源整合,依托全县8个“红色故道驿站”,设立工作站、调解室等,结合居民住宅区、人口合理设置网格159个,按每个网格组建关工小组的“一网格一小组”模式,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组长,以“五老”为骨干,广泛吸纳党员、青年志愿者等力量,将关工组织深度嵌入城乡社区网格管理体系,构建“驿站为基点、网格为脉络、五老为核心”的立体化组织构架,实现全县5个社区、146个县乡村校四级组织网络全覆盖。建立驿站枢纽和网格末梢的“双轨并行”服务机制,结合党员“双报到”,广泛吸纳社区老党员、老干部和驻区单位骨干常驻驿站,使其成为网格关工的核心枢纽和综合服务阵地。强化网格神经末梢作用,社区网格配备39名驻社区网格机关联络员,加强网格与成员单位联动协调,有力汇聚精准服务力量,有效破解资源散弱难题,提升了组织效能和服务触达力。

二、赋能共治聚力,打造“精准滴灌”服务模式

构建精准识别、联动跟进、融合提升”服务平台,以网格为单位,依托网格员常态化走访,建立青少年动态信息库,全面掌握底数,变被动等需为主动寻需,实现服务对象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创新“五老+青春”模式,按“3‘五老’+1名青年志愿者”组建12支网格志愿服务队,对现有的205名留守儿童、59名困境儿童、25名特殊儿童125名流动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亲子关爱、科教赋能等服务。坚持“一驿多用”,运用“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平台,整合民政、教育、司法、卫健、妇联、团委等部门资源,有效吸纳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参与,构建优势互补的常态化网格联动机制,联合举办假期托管、周末伴读、孝老敬亲、家教家风传承等活动470余场次,参与青少年超9000人次。实施“银龄增能计划”,将109名优秀“五老”作为核心骨干,组织担任政策宣传员、文明劝导员、矛盾调解员,通过“拉家常”“讲故事”等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核心价值。

三、铸魂关爱提质,丰富“多维并进”活动载体

坚持以红色铸魂强信念,用活本地红色资源,精心谋划开展“红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组织青少年在两当兵变纪念馆、陈红军烈士事迹展陈室、两当兵变改编地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大思政”“老少同声颂党恩”“大槐树下讲党课”等活动,同步利用网格微信群、公众号持续推送红色故事、党史知识,系好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惠及青少年10000余人次。坚持以精准帮扶解难题,分类对应帮扶方式,聚焦网格内重点群体差异化需求,对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关爱”,提供送学陪读、亲情陪护,帮办实事710余件次,实施“一对一”常态关怀340余次;对困境儿童,联动部门落实兜底保障;对特殊儿童,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辅导80余次,并建立长期联系服务机制;对流动儿童及时提供协调入学及其他便利条件。坚持以法治安全固底板,将日常安全教育与关心关爱紧密结合,联合法制、食安、应急等部门,邀请法官、律师、民警进网格,举办法治讲座,以校园欺凌、诈骗、交通、食品、防溺水为主题,全年开展模拟法庭和讲座20余场次,以案释法,显著提升青少年法律和安全防护意识。

 

  • Copyright©www.gs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 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陇ICP备18003608号-3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648号 邮箱:gsgxxyd@126.com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6201009909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