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吉泰,儿童文学作家。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开始,金吉泰、与刘志清、张国宏、任国一开始以“农民作家(诗人)”的身份活跃在甘肃文坛。曾出席过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醉瓜王》《六十年见闻录》,童话集《小毛驴出国》《戴金戒指的小猴子》《田园童话》,秦腔剧本《邸娘娘嫁女》《石洞记》等。《金吉泰儿童文学精品集》被选为我省农家书屋。
在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传颂着我省著名农民作家金吉泰同志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动人事迹。近年来,他一直担任镇、村两级关工委委员。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金吉泰同志始终把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尽职尽责,无怨无悔。
老金还曾任兰州市和榆中县两级政协委员。1980年,农村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名镇金崖,农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包干。但随着农民经济收入增加,物质生活的改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一些青少年农闲时无事可干,经常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起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盗窃现象也时有发生。如何使他们走上正道,成了老作家金吉泰的一块心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办“文学讲习班”。
当时一无场地,二无资金,三无设备。金吉泰就凭着良好的人缘关系东借西凑。乡文化站腾出三间房子作教室,借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一个书柜,解决了燃眉之急。缺乏书籍资料,老金就把自己家中文学书籍和参考资料也贡献出来。金吉泰是当然的主讲,他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手把手地批改学员们的习作,深受大家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仅老金讲课辅导总计就达200多场。与此同时,他还邀请省城文艺界的著名作家诗人杨文林、何来、李老乡、马青山等给学员们授课。有的中小学生对毛主席一家的故事很感兴趣,他便邀请省委党史办刘吾魁同志,介绍他与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孙子毛新宇交往的故事,使大家增长了见闻,对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有了进一步了解。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发奋读书,追求上进,立志成才的热情。有个少年叫聂卫红,当时年仅13岁,老金发现他热爱戏剧的艺术天赋后,便循循善诱地开导他,让他在不耽误功课的情况下,刻苦练功,使其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后来被招到省秦剧团,成为出名的“猴王”。
文学讲习所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当地青少年和文艺爱好者。就连来紫堡、连搭两乡和县城的热心青年也纷纷赶来听课。在金吉泰等人的耐心辅导帮助下,一茬接一茬的文学爱好者茁壮成长,前后数年共接纳文学青少年百余人学习深造,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在《甘肃日报》《读者》《兰州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30多篇。有的还被《人民日报》(海外版)、《诗刊》《新民晚报》《今晚报》《星星》《幼芽》等报刊选载。回乡青年王改朝正式出版了两本诗集,还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金吉泰还是法制宣传的热心人。他经常钻研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结合政府的“普法”规划和农村实际,给孩子们宣讲,以案说法,以事明理,效果不错。遇到深奥的问题,便到县上和省城请教法学专家和司法界的朋友。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适时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金吉泰又和镇、村关工委一班人,采取举办讲习班、出黑板报、演节目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村风民风的好转。那些有劣迹的青少年警醒回头,奋发追赶,有的考上大学,有的当了种田能手,有的成了助人为乐的模范……
为了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远离网吧,金吉泰与镇、村关工委成员和十多名“五老”网吧监督员,不管刮风下雨、寒暑冷热进行义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正宁校车事件”发生后,金崖镇政府又加强了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和交通秩序的综合治理。老金和其他“五老”人员每天分头去护送娃娃们上学、回家。他们还采取“老少同乐”“老少共建”“大手拉小手”等形式,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演讲、征文、绘画、书法、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发现有的留守儿童家庭困难,缺少学习和生活用具,金吉泰就悄悄地拿出微薄的收入,为他们垫支买上,家长知道了要还钱,老金便摆摆手说:“不用了,这是我们当爷爷的应该做的!”
现在,金吉泰同志虽已年逾八旬,但精神矍铄,仍辛勤奋战在关心青少年儿童成长的第一线。整天在学校、文化站、乡镇来回奔忙,他的足迹遍及全镇乃至榆中县城乡的各个角落。他觉得累归累,但活得很充实,每当看到受他教诲帮助过的孩子,这个入队、入团,门门功课优秀,那个有作品发表或考上大学,老金饱经风霜的脸上,便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个“儿童文学”老作家仿佛又回到“儿童时代”!
责任编辑 乡村